倾覆之塔 > 激荡1994 > 第二章 投币电话机

第二章 投币电话机

    卸下心中的包袱,回学校的路袁梁走得很慢。

    路上的二八大杠响着清脆的铃声,耳边不时还有摩托车发闷的轰鸣。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似乎从这个时候开始,浦江的节奏都要比国内其他的城市要快上那么一拍。

    袁梁走马观花的同时,心里也在总结着上辈子的得失。

    重回大一,人生重启,他必然不能再像上辈子那样庸碌一生。

    不过眼下的境况却不容乐观。

    没有了家教工作的支撑,光凭兜里父母给的一百块生活费,袁梁就算有什么想法也都有些力不从心。

    回到学校,袁梁到食堂简单对付了一顿。

    周六的交大由于没有自习,宿舍的几人除了家在浦江的黄川之外,都在寝室里。

    刚进门,袁梁就见着魏康、盛良才和李汉昌三人在百无聊赖的打着扑克。唯有来自蜀省的吴荣山躺在床上抱着一本《国富论》,看得津津有味。

    “袁老师,这么早就回来了,就没和你的小美女学生发生点什么?”魏康还是如记忆中一贯的嘴贱。

    “我用得着放着学校这个大鱼池不霍霍,跑去糟践人家未成年么?”袁梁放下包,瞄了下三人的牌局,拍了拍李汉昌的肩膀,“身上有钢镚没有,给我换几个,我下楼打个电话。”

    一路上在想着上辈子的事情,到了寝室袁梁才想起来要给家里打个电话。

    谁知李汉昌回过头来,一脸的疑惑,“钢镚和纸币还不是一样的?老魏那里有电话卡,用电话卡要便宜些。”

    魏康闻言,从兜里把电话卡掏了出来,“别和钥匙放一起,消磁了到时候难得麻烦。”

    袁梁接过眼前印着黄浦江的精致卡片,仔细打量了一会,瞬间反应过来。

    磁卡行业,或者说磁卡公用电话行业的发展,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袁梁还是清楚一些的。

    磁卡电话是在88年之初,才开始出现在深城街头。

    国内早期的磁卡公用电话,大多都是邮电部从曰本村田株氏会社引进的磁卡电话机,在90年代之初开始得到应用并普及。

    而这时候的电话磁卡,却和后来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磁卡有很大区别。

    准确来说,是这个时候的磁卡把后来的IC卡给叫偏了。

    磁卡和IC卡虽然是两种功能相同的产品,但是从原理上来说,两者却完全不一样。

    磁卡采用的是数字磁记录的方式来实现话费的充值,减扣,和大众熟知的磁带、软盘是同一个工作原理。

    而IC卡,却是集成电路储存芯片。

    相对磁卡容易消磁、储存容量小、容易被破译等缺陷,IC卡在性能上就要比磁卡优越得太多了。

    不过国内IC卡电话机,要到今年的六月初,燕京电信局和英国GPT公司达成共识,开展第一次IC卡电话机的进网实验后,才陆续进入国内市场。

    至于普及,那得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浦江路边的公用电话亭,大部分都是磁卡电话。

    袁梁之所以找李汉昌兑钢镚,也是因为时隔多年记忆出现了偏差。

    这时候办一张电话卡动辄要充几十上百块的话费,袁梁一个学期也打不了几次,再加上生活费并不充裕,他也就没办。

    没有电话卡,用硬币打电话就成了袁梁的首选,这也是他找李汉昌换钢镚的原因。

    不过经过李汉昌这么一提醒,袁梁才想起来,94年的浦江,投币电话机根本还没普及。

    投币电话机虽然出现得早,但因为技术原因,投币电话机在国内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

    浦江的投币电话机,是92年引进的台省桌式投币电话机技术,通过与美国UUT公司的合作,生产出了浦江的第一台汉显投币电话机。

    而直到93年下半年,这台投币电话机才拿到进网许可,开始在浦江街头陆续投放。

    袁梁记得大三的时候,学校就针对电话机市场做过一次调研。

    93年年底,整个浦江的投币电话机仅仅只有邮电部门投放的25台。可到了94年,投币电话机市场就呈现了井喷的态式,仅94年一年就暴涨了3000多台。

    到了95年下半年他上大三的时候,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了8000多台。

    投币电话机作为磁卡电话机的一个补充,其实很受一部分用户的喜欢。

    不用一次性去办要充上几十块钱的电话卡,也不用再找别人借卡打电话。卡里欠费了,只要兜里有钱,兑几个硬币就能打,远不像磁卡电话那么麻烦。

    虽然站在电话机前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着小屏幕的数字不断投币的场景有些肉疼,但不可否认,在无线通讯大部分还是靠BB机的年代里,投币电话机无疑是通讯行业往下沉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拿着电话卡走向宿舍楼下的电话亭,袁梁一时间想入非非。

    带着超越时代的眼光重回大一,袁梁骤然发现生活里处处都是风口。

    但想要真正的乘风而起,就必须得渗透进每一个细分的行业里,了解其发展的现状,才能够用未来的眼光去衡量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

    而投币电话机,眼下对袁梁来说的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种在安装之后一两个月就能回本的电话机,不需要天天守着,只需要抽空去把硬币取回来,把话费充足就行了。

    这对还在上学的袁梁来说,的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投币电话机是否开放私营,袁梁就不太清楚了。

    来到电话亭,袁梁拨通父亲厂里的电话,不过电话对面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有些担心。

    袁梁知道父亲下岗就是在这段时间,只是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天,可没想到他才到学校,父亲就已经离开了造纸厂。

    父亲下岗的事情恐怕在过年期间就已经定下了,要不然电话里的造纸厂工作人员也不会回答得这么干脆,可是刚从家里来到的学校的自己却浑然不知。

    把手揣进裤兜,摸着那一沓母亲塞给自己的零钱,袁梁的心情忽然有些沉重。

    如姜卫华所料想的一致,94,95这两年正是湘省国企工人下岗的巅峰,父亲所在的造纸厂虽然销售渠道还不错,但碍于技术上的落后,已经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不出意外,造纸厂会在四年后彻底倒下,成为父亲那一代人的记忆。

    而下岗后的父亲,却还要背负三个孩子上学的压力,在街头晃荡几个月后,最后无奈选择拿起了屠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杀猪匠。

    重生而来,袁梁要说有所亏欠的,首选一定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

    上辈子本研连读,六年下来不知道给家里增添了多少负担。

    父亲杀猪,母亲卖菜,他在浦江读书这六年里,父亲甚至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买过,整天就穿着他那身造纸厂的工作服在屠宰场起早贪黑。

    他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姜柠回去,在菜市场遇见卖菜的父母,差点没能认出来已经变得更加苍老的父母。

    当时他就想着,等工作了之后就好了。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姜柠怀孕,然后结婚、买房,在浦江安家。

    再后来,离婚之后带着孩子回到湘省,带给父母的更多的却只是担心。

    微微的吸了口气,袁梁一时间无法言表。

    既然重新来过,他绝不会再重蹈上辈子的覆辙。

    回到寝室,袁梁给家里写了封信。

    父亲的厂子里联系不上,能联系的方式就不多了,村里要等到年后才装了第一台电话机。

    袁梁本来打算寄给老二的,想了想还是寄给了还在上初中的妹妹。

    以老二十天半个月不回一次家的性子,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送到父母手中。

    信的内容不复杂,就只是让父母别再给他寄生活费了。

    “袁梁,明天有空没,黄川联系了外语学院的一个女生寝室搞联谊,你要不要去?”他信还没写完,旁边魏康、盛良才和李汉昌的牌局就散了。

    “时间倒是有,一个人出多少?”

    刚放下牌的魏康立马凑了上来,“本来就想跟你说一声的,没想到你还真有空呀,不多,一个人出十块,到外面的饭馆聚聚,就当是认识了。”

    虽然魏康觉得不多,可在这个浦江月平均工资不过600块的年代,十块钱的份子钱也是一个交大的学生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

    “那还行,不过我可能要晚点才有空,你们定在哪,到时候我过来。”

    “又要去给你的小美女补课?”

    袁梁放下笔,把桌上的电话卡递给魏康,摇了摇头,“家教我辞了,明天打算去外面找找看有什么合适的兼职。不过家教那边让我推荐个人过去,明天你们既然有联谊,我过去顺便问问也好。”

    “那么好一份家教工作,你辞掉干嘛?”捧着《国富论》的吴荣山从上铺探出头来。

    “就是,你要说其他就算了,听老魏说你那个学生可是个难得一见的小美女,你就没打算培养成咱学妹什么的?”一边的李汉昌也附和道。

    “袁梁,既然人家让你推荐人过去,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就不考虑考虑咱兄弟几个?”魏康立马上前揽住了袁梁的肩膀。

    “滚一边去,别人招的是家教,不要色鬼。”就算姜卫华要找的不是女生,袁梁也不会把熟人推荐过去。

    他抬头朝上铺的吴荣山,“姜柠家里说了,只要女生。”

    吴荣山吐出一口川普,“没事,我手里还有两个学生,周末早上一个,下午一个,就算你让我去我也挤不出时间来。”

    这时候的周末刚刚开始“双休—单休”的制度,周末在很多时候,泛指的只是星期天。

    寝室里,就他和吴荣山的条件比较普通,魏康李汉昌几人关注的只是姜柠。袁梁却知道,吴荣山关注的是这份待遇不错的家教工作。

    打趣了几句,袁梁写完信,把信塞进信封,随后趟到床上,脑子里却在想着投币电话机的事情。

    http://www.qingfuzhita.com/yt81316/327847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