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之塔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8兵法

28兵法

    没有人是笨蛋,等消息逐渐开始传播开来的时候。不甘心失去权利力的清庭,不甘心计划在东北受挫失败的俄国人将开始战争准备。

    对清庭的准备主要是制约遏制,通过时间让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拖待胜,这不是自己的长处领域,和慈溪相互制约了30年的李鸿章才是总操盘手。

    张克要考虑对俄国的战争准备。

    那就必须来了解一个概念,兵法。兵法就是在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为了对目标进行打击,获得胜利,对练兵,用兵经验规律的总结记录。

    兵法是战胜对手的方法,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所以你要了解彼此优缺点,对时代背景做调查。

    在我的理解里,中国最早的兵法,战国孙子吴起,时期背景是蛮荒无序。

    其核心兵法内容是令行禁止和选锋。

    那时打仗就是人多打人少,一个军队可以令行禁止,那么在人多打人少具备优势的时候,就可以命令军队进攻。在人少打人多面临不利局面,可以选择后退,顺利转进。打胜仗多啦,战力强了,越打越好打

    选锋其核心目的就是选听话,不怕死,有欲望和仇恨的人充当军队的前锋。带领大部分人向前冲击。然后向前冲的奖励,向后退的惩罚,建立秩序,如此而已。

    再说李自成,时代背景是小冰河天气变冷,天灾遍地,粮食减产,饥民遍地。

    他的兵法很简单。他把自己的士兵分为老营,前营和流民营。我称之为督战队战法。老营杀前营,前营杀流民营,一级督战一级。

    这套战法的核心是骗和利。要利用《大家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食》的宣传口号,利用信息流通不充分,敌人上下关系紧张的矛盾,发流言,吸引流民来投,降低抵抗意志,不停的裹挟平民。然后用自己的部队充当督战队裹挟流民去送死。

    他的敌人是官军,官军的政治传统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杀老百姓,因为如果你光明正大的杀老百姓,就不会有老百姓给你纳税,就会自我瓦解。但李自成是贼,他的督战队战法,会毫不犹豫的屠杀老百姓。一方不敢光明正大的屠杀老百,。一个敢光明正大的屠杀老百姓,那么李自成就可以驱赶百姓为前驱,去冲击明军,填沟壑,堵刀兵,来为自己获取胜利。利就是,原来不懂来投,或被裹挟,经历几次生死,没死活下来了,沉默成本高,可以看别人去死,混口饭吃,就留下来,进前营。看老营吃喝玩乐,羡慕了,主动做事进老营,有上升通道。

    再说戚继光,戚继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他的对手是谁?

    他的对手是日本内战之后,战败出逃的半军事组织海盗,海盗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内部秩序靠威望,抢劫和武力来维持,所以内部矛盾火并那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平时在战争中常见的,正面冲击使用的动则长达两三米的长枪是不适合随身携带的,湿气大,弓箭也不好保养。为了方便火拼,随身携带武士刀才是王道,最正确的东西。

    作为海盗抢劫的时候也方便携带,灵活。作为在战争中正面冲击使用的长武器,他们则是用了手炮火器进行代替。

    面对日本流寇,戚继光针对他们转进速度极快,前进的时候作为一个整体,撤退的时候作为散兵,长距离接战用铁炮火器,短距离作战用冷兵器主要是武士刀的特点,设计了戚家军。

    面对长距离杀伤的铁炮火器,戚家军也练火器对射,对峙。对方受不了后选择正面冲击,一个基本单位五人两人持盾,克服碳基生物对火器、手炮武器的恐惧,后两人使用长枪克制武士刀等冷兵器的近距离杀伤,一人作为刀兵指挥,如果在长枪失守的情况下,可以补位。在追击的时候,可以明确5人的方向,追击哪个散兵。

    戚家军是正经的国家军队,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日本流寇是需要主动进攻以获取生活物资需求的,当其无法正面突破戚家军时。就注定了因后勤不支而走向消亡。

    我们再说北洋军队的时代背景。前面介绍过关于清朝的军队情况,其中共80万正规军编制,八旗共20万是核心力量作为督战队使用。绿营兵60万是地方正规军镇压地方。作为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乱的部队。湘军、淮军、毅军等不同部队都属于60万镇压地方的绿营正规军编制部分。

    前面我们讲过关于北洋集团的起源,原地方镇压部队失败后,新生的作为私人部队的团练占据了一部正规编制生态位。

    而私人部队有一个特点,就是字面意义上,被一个人所私自拥有。作为部队的主官,他的意志命令就是军队前进,后退的方向,所有人不计得失的去执行。所有人围绕主官一个人的命令来进行行动。

    而日本军队则开始引进西方制度,建立班排连营团各级指挥制度。

    如果说作为一个私人军队,他的特点是像一个指挥四肢不协调,缺乏锻炼的人那样只能横冲直撞。前进,后退做一些简单操作。那么新式军队就可以一个方向为目标,但各级节点做不同的指挥。

    好像一个练武术的,他的脚呈八字站立,双膝微屈,重心下沉,挺腰收腹,双手一前一后,前面的防住脑袋,后面的准备进攻打人,顶头缩脑,保护自己的要害,防止被打击。各部分去做不同的事,协调合作。

    在两者体量差不多的时候,谁能打赢?毫无疑问是更加灵活的新式军队可以获得胜利。

    前面介绍过了,作为清军编练的新军。武卫军一共分为五部。在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有4部都根据主将的命令前去迎战八国联军。然后被击溃。为什么袁世凯部没有前去?

    我给大家讲讲军队里的事情。在新兵班的时候,班长让我去打其他班长,我最好去,因为我不去,我的班长会把我提起来干。如果我的班长让我去打我的排长,那我最好去,因为我如果不去,我的班长会把我提起来干。有玩笑的部分,但你最好当真。

    当然我的班长不会让我去打连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班长可能是5年兵,可能是8年兵,也可能是12年兵。而我的排长,他算上军校的军龄可能也就4到8年不等。班长的军龄大,而排长的军衔高。作为上下级,他们就可以沟通,在沟通中有时候双方都无法彻底压倒对方。但是班长面对连长,无论作为军衔还是军龄。都处于彻底被碾压的状态,班长有时可能会和排长嘻嘻哈哈。但如果跟连长嘻嘻哈哈,排长会被连长提起来干。这样一来,班长也毫无疑问会被排长提起来干。如果不服,他就会直接被连长提起来干。

    作为新式军队,建立各级指挥节点。灵活作战的要求就决定了他会将指挥权下放各级。也就是说指挥权不再集中在主官一个人手中。

    我必须对我的下级拥有绝对指挥权,这是我的根基。但我的手下也必须对他的手下,有绝对控制权,这是他的根基。那我和我的下级,同时对我下级的下级下命令发生冲突时,他听谁的?有了冲突,就有了平衡,就有了制衡,就不再拥有绝对权威,这时我和我的下级指挥权是平等的,只看谁可以笑到最后。而这时下级的下级作为下级是有选择权的,只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作为上级的慈禧中央政府下达了命令。作为下面五部军队的主官,传达上级命令,宣布开始执行作战计划。

    作为改革新军不彻底,还是老传统,主官的权利命令是军队完全核心的的四部向联军发动进攻,然后被击溃士兵逃散。其中主官判断很重要,但下级意见呢?要是意见统一,打这样的伤亡比?这么容易溃散?下面不愿意,上面强行执行命令,所以如此。

    袁世凯编练的新式军队,因为编练的比较成功。所以他对部下没有绝对的指挥权。命令发布后,下级发生了抗命行为,加上袁世凯自己的犹豫,所以才没有发动进攻。

    那么,为什么后来慈禧重新掌权后,没能对袁世凯进行处罚呢?作为传统的军事主官拥有全部权力。你要对自己的指挥权负全责。战胜了有上级奖励,打败了受到上级处罚,有可能会被自己的部下取代,所以他们不能轻易犯错。有应付上级的需求,也有被部下背叛的可能,风险一直存在,而且很大。当袁世凯失去了部分指挥权,也就意味着他的指挥权是和下级分享的,如果有奖励,是他们都有奖励,如果是处罚,他们一起受罚,因为他们是一个集体。所以被部下背叛的可能性变小,所以在袁世凯有部下支持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向上抗争,慈溪的权术手段,也无能为。

    而这时的背景是什么?新军武卫军一共5部,有4部和八国联军进行交战,被击溃后残部四散逃跑。荣禄和董福祥两人带一部分跟慈溪外逃。作为原来同属于李鸿章北洋团体关系比较亲密的聂世成,宋庆两部分,聂士诚战死,宋庆老迈(1902年没得)而且他们刚刚打了败仗,失去了组织,有时候上级的权威可以强行执行,但不代表下面的人没有反对意见。下级军官也是有彼此的关系,互相联系的(北洋武备学堂,留洋经历,受训过程)。他们看到袁世凯也受到命令,但却抗命,一下就感觉找到组织了。袁世凯有意拉拢他们,他们有意投靠。三部分军队开始合流,袁世凯部,开始增加到15000人。

    新军一共5部分,但每个部分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作为中军亲王荣禄统帅的部分就有1万多人。袁世凯有7500人,原来只占新军1/8的比例。在其他四部大量逃散损失的情况下, 他在新军中的比例开始上升到1/3,甚至1/2。

    而作为部队老长官的李鸿章。作为老牌传统人物,他对部队的控制是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外部压力,以慈溪为首的中央势力一直想完成对军队的吞并,控制。而将部队作为私产的军队主官自然会反对,互相抱团。一个方面是内部的互相制约。比如袁世凯、宋庆、聂世成三部,作为一个三角形互相制约。加上后勤财力的控制。一个方面是私相授予,情义拉拢,利益输送。

    1901年,李鸿章去世。北洋集团拥有大量的财富,财富失去权力的庇护,将会变成肥羊,任人宰割。

    此时袁世凯拥有军队,却没有后勤保障,原本就关系亲近,加上互相需要,私人关系,有信任保障,于是双方迅速合流,开始了有李鸿章北洋集团到袁世凯北洋集团的承接。

    后期依靠财力优势,将北洋军队扩充到六镇。清庭只能控制1.5镇。袁世凯可以影响4.5镇。在北洋六镇,新军之中,袁世凯开始慢慢占据优势。

    而清廷的根基优势,则在于那面上的20万八旗和传统的几十万地方绿营兵,在袁世凯派兵进东北,满清东北排汉活动失败后,彻底丧失活动机能。地方中立观望。武昌起义调不动一兵一卒。八旗腐朽无力。

    讲下自己的看法,同治中兴,是不是1860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在口岸收进出口贸易税?这时传统优势产业还没有完全被国外竞争对手打掉,贸易盈余到持平。再到1870后海外工业革命发展,大量出口商品到清朝,开始每年亏钱,这钱占多大比重?好像是让太平天国后清庭中央财政翻了一番,原来的内部税加上了对外贸易税。有这钱中央才能和李鸿章搭班子,一起干,拿钱给李鸿章干洋务,换慢慢交权,用时间和财富拉拢瓦解地方势力。

    甲午前,海军费用修园子才会闹得沸沸扬扬,对外贸易的收入,海关收入,中央财政的钱基在萎缩,不争吃个屁啊?裂痕加剧,甲午战败,后面才开始翻脸,政治不稳。

    北洋军队的建立,确实完成了中国传统军队向现代化军队的转型。但他作为一支军队,没有明确的对外作战目标,后作为统治工具,它的大部分作战目标都是对内进行镇压,对传统老式部队进行碾压。

    但面对革命军,就不行了,只能打消耗,面对吞并,也很僵硬,派去东北总督三省的徐世昌没占住,被下面本地的张作霖崛起。

    结论是这是学西方国防军建立的,准现代军事组织,后开始向军政府过度。是根植于良好财政的部队,政府财政不足后,迅速失去生命力,开始堕落衰败。

    甲午前就开始出问题,海关贸易税逐年下降,中央财政出问题,海军更新没钱了,和慈溪争修园子的钱。

    甲午后,增加进出口海关,加速白银外流,内地财政开始下降,关税收入也被抢了,但还有口气,1900战争就是列强这口气都不想留了,要把沿海,沿江,完全打开,关税完全干掉。

    不是原来说的,收到借出的马关赔款就把海关还给你,让你接着过日子,而是要完全干掉海关,握在列强的手中。

    后面赔款不要了,你们想想是什么情况?列强倾销地,加关税阻挡自己的商品销售?我听说为出口退税补贴的,没听过出口加税的,非管制商品。

    美国愿意,其他不接受,无非是清朝海关在列强手里,政府收入,商人出钱的央地矛盾。美国商人强势,列强政府强势。

    袁世凯中央先天不足,政治经济和地方势力争夺失败后,昂贵的部队反而是巨大的负担,不甘心失败,派军到各地镇压,却开始了军队本地化,军阀化的开始。

    本不懂练兵,但知兵事,任用新式军官,时来乘风而起,势起而刚愎自利,不得善终,为后人笑。

    要考虑对俄作战,就要明确双方的背景是什么。自己的大部分武器装备是步枪,少量火炮,步枪的有效射程是300米。对方也装备有步枪,但俄军大量装备了炮兵,炮兵的攻击距离按公里数来计算,轻易的超过千米。

    此时的战争,正面战术很简单,步兵冲,炮兵轰。

    在遭遇敌人后,炮兵利用射程优势率先发动打击,然后步兵上前搜索残敌,如果残敌抵抗激烈,就再使用炮兵进行轰击。直到对方组织崩溃,己方占领阵地。

    我军的优势是本土作战,后备兵员充足。

    敌方的优势是炮火射程远,火炮多,可以用火炮开路。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可以在部队崩溃之前将对方的炮兵弹药消耗完吗?

    近代战争,比较完整的近代战争,根本就是对钢铁的比拼。就是这个原理,谁拥有更多的大炮和弹药,就可以压制对方。谁就可以更多的杀伤对方,用弹药换取人命。

    谁的弹药先耗尽?谁的人员补充先跟不上?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修通。俄国在远东的军队是没有完整的后勤体系的。不能大规模持续生产。他的弹药炮弹是依靠从千万里之外的俄国本土运输而来。

    那么你能不能拼消耗,用人员把俄国的在远东的弹药储备消耗光呢?要知道,炮弹也是要花钱的。一个合格的步兵多少钱?一发从俄国运到远东的炮弹花多少钱?

    这样背景来设计兵法。

    战斗的规模就一定要大。只有大规模的战斗,才能让对方的火力优势变得稀疏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大规模纵深防御战斗,才能层层抵抗,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消耗对方弹药。

    先期的战斗人员杀伤,进攻不是目的,目的是消耗弹药。先将对方弹药储备,消耗到一个危险的境地,再利用人力优势进行对峙,消耗敌方后勤,利用自己本土补给的低水平财政消耗,优势对峙,俄国的后勤财政。

    将作战思想明确下来,负责后勤财政的,到各级高级指挥官知道,低级指挥官不会知道,因为他们就是被用来消耗敌方炮弹财政的。

    他们只知道,如果他们战死了,家人将会得到田地和补偿,自己受伤了会有养老。

    如果他们后退,就会被执行军法。家属就会被剥夺土地赶走,自生自灭。国家会被毁灭。先辈的土地会被夺走。儿孙会无立身之地。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8774/419062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