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打交趾?
巴优带着人奔波一个半月,成功说服了十三个部落首领。
但并不是江西只有这十三家部落,而是只有这十三家接受了游说。
更多的部落还在持观望态度。
毕竟以汉人之前对蛮夷的态度,很难让他们不心存顾虑。
“所以这一次会议,我们必须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但不能为了面子就做无原则的让步,有些原则性问题坚决不让。”
“宁愿会议失败,咱们从头开始,也不能答应丧权辱国的条件。”
陈景恪慷慨激昂的说道。
这一番话,自然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给你们蛮夷入籍的机会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过分条件?
这十三家部落的规模并不大,最大的两家才七八千人。
四五家是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大部分都是两三千人的部落。
因为实力较弱,在土蛮内部也是被欺凌的对象。
生活在最贫瘠最危险的区域,朝不保夕。
也因此,他们最迫切想要改变现状。
然而在这个年代,可供他们选择的路不多,入籍大明就成了救命稻草。
了解过这些部落的底细之后,陈景恪心中更加自信,这场会议肯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朱雄英在民间的声望是很高的,毕竟天命太孙。
他亲自出面主持会议,足见会议的规格是有多高。
那些部落首领,一个个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所谓摊牌,更像是朝廷单方面宣布入籍条件:
一,封部落首领为土司,允许自治。
二,朝廷在环境较好之处,为他们划分一块土地,供其定居生活。
三,允许土人与汉人交易,地方衙门不得为难。
四,各部需要以汉名入籍,为了方便他们和汉人接触,朝廷会颁发身份牌。
只要携带身份牌,就可以证明是大明子民,衙门也不会为难他们。
朱雄英解释道:“土蛮有人心向朝廷入籍大明,但更多的部落没有入籍。”
“你们也不想那些人,假冒你们的名字,出来劫掠犯事吧?”
各部落首领忙不迭就同意了。
我们归顺大明换来的好处,岂能让那些野蛮人给窃取了。
身份牌来的好,必须要给,不给都不行。
第五条,大明会派遣宣政使前往各个部落,主管教化工作,同时宣传大明律法。
以免有人出来交易的时候,不懂规矩犯了法。
朱雄英强调道:“诸位放心,宣政使只管教化不管行政,治理部落的还是伱们。”
陈景恪脸一拉,说道:“诸位,朝廷给你们的好处已经很多了。”
“若连这一点都无法答应,那我觉得咱们也没必要谈了。”
朱雄英劝道:“陈伴读莫要如此,我相信诸位首领都是明事理之人,定会同意的。”
见此,本来还有些不乐意的部落首领们,不禁心中一凛。
他们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朝廷给出的好处已经够多了,甚至宽松到有些超乎他们的想象。
原本他们以为,朝廷会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
没想到,除了派遣宣政使,就再没有别的条件。
如此宽松优渥的条件,要是还不肯答应,那实在说不过去了。
恐怕朝廷也会发怒,听说晋王朱棡这个大杀神还在南昌。
真把他惹怒了派出大军围剿,别说好处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
于是,各部落首领纷纷表示,欢迎宣政使到来。
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宣政使的工作。
这些人也发现了,太孙很和气很好说话。
于是有一个部落首领,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个请求:
“蛮夷之人家无余财,缴纳不起丁税。”
“不知可否先免除我们五年……不,只要三年……实在不行两年也行。”
“只要免除两年丁税,等我们将土地开垦出来,一定足额缴纳。”
这其实也是很多蛮夷部落,不愿意入籍的另一个原因。
入籍能不能得到好处还不知道,反正丁税是要缴纳的。
别说他们本就贫穷,就算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啊。
但对大明来说,税事关国家稳定,必然是不可能免的。
有明一朝,从来没有给某个群体免过税。
包括士绅、官吏、权贵阶层,都要缴纳赋税。
朝廷给他们的特权,只有免除徭役。
士绅免税那是满清为了收买读书人,搞出来的玩意儿。
大明后来收不上来税,是因为士绅宗族阶级偷税漏税。
所以,听到这些蛮夷竟然要求免除人丁税。
虽然只是暂时免除,在场的官吏还是纷纷皱眉,然后将目光看向朱雄英。
此事只有他能做主,别说江西本地官吏,就连朱棡都没那个权力。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雄英笑道:“免除两年哪够,要免就多免几年。”
“我决定,今日在场的十三家部落,免除十年丁税。”
“另,昭告天下,凡今年入籍的蛮夷部落,皆可免五年丁税。”
“但只有今年入籍者才可以享受,错过今年将不能享受免税政策。”
那些部落首领大喜,纷纷跪拜道:
“太孙仁慈。”
江西地方官吏虽然觉得十年有点多,但也并未反对。
朱雄英的意思他们都懂,就是表彰作为表率的十三家部落。
同时用五年免丁税,吸引更多的部落入籍。
如果真的能成,倒也不失为一条良法。
只有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朱雄英这真是阴险啊。
真想知道,明年摊丁入亩政策公布,这些人是什么表情。
基本条件谈拢,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朱雄英起身离开。
自有专门的官吏,和十三部商谈具体入籍事宜。
很快,朝廷和十三家部落的入籍协议,就公布天下。
大明的百姓倒是没说什么,蛮夷入籍和他们并无利害关系。
分给蛮夷的土地,也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荒地,不损害谁的利益。
反而是安抚住蛮夷,有助于稳定地方治安,大家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但对蛮夷部落来说,这份协议带来的影响就太大了。
朝廷给出的条件竟然如此优渥?
除了派遣宣政使主管教化,就不再干涉部落内政?
还分地?允许贸易?
还能免丁税?
一提起免丁税之事,不少土蛮部落的首领,就懊悔的捶胸顿足。
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上次巴优带人过来的时候,我就应该答应了。
现在好了,人家免十年,我现在入籍只能免五年。
五年,那可是五年的丁税啊。
然后,更多的部落开始主动下山,找到当地衙门要求入籍。
十年免丁税赶不上了,五年的不能再错过了。
而且朝廷手里肥沃的土地有限,先到的肯定能分到好的,后到的只能要别人捡剩下的。
江西可不只是有土蛮,而是有几十个不同的部族生活在这里。
其他部族一看也坐不住了,纷纷到衙门去打听情况。
我们也要拥有和土蛮一样的待遇。
然后他们也成功入籍。
江西大地上,刮起了入籍风,各级衙门忙的可谓是脚不沾地。
还好朱元璋早有准备,提前派来了大批官吏负责此事。
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入籍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股风很快就刮遍了整个南方,福建、湖广、广东、广西等地的蛮夷部落。
在确定事情的真假后,也纷纷要求入籍。
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
第一次主持政务,进展就如此顺利,朱雄英自然非常开心。
不过他并没有得意忘形,看着手中的奏报,他叹道:
“要求入籍的,基本都是中小型部落,大型部落至今没有动静。”
陈景恪点头道:“很正常,部落大实力强,部落首领的野心就大。”
“比起入籍大明带来的好处,他们更喜欢当土皇帝。”
朱雄英气恼的道:“真恨不得率军将他们全都灭了。”
陈景恪安慰道:“很多时候,正确的策略比刀兵更好用。”
朱雄英说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说该怎么办,我一定要出这口恶气。”
陈景恪说道:“什么都不用做,二十年后这些大部落会主动出山投降的。”
“如果他们不投降,朝廷要出兵打他们,也会变的非常简单。”
朱雄英疑惑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笑道:“离了群的鱼,是活不长的。”
“就好比是一个鱼塘,大型部落是大鱼,中小部落就是小鱼。”
“光靠吃淤泥,是养不出大鱼的。”
“所以,平时这些大鱼要靠吃小鱼,才能活的滋润。”
“有敌人的时候,就驱赶小鱼去送死,他们得渔翁之利。”
“现在朝廷将大部分小鱼都捞走了,鱼塘里只剩下这些大鱼。”
“他们就只能吃淤泥过日子,遇到敌人必须自己去抵抗。”
“长此以往,在大的鱼也会变的瘦弱不堪。”
“与之相对的,归顺朝廷的那些‘小鱼’,吃的好喝的好,一天比一天强壮。”
“到那个时候,他们要想活下去,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就算有人不投降也无所谓,我们可以驱赶那些长大了的小鱼,去攻击这些瘦弱的大鱼。”
“总之,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以夷制夷,集村并寨,移风易俗,文化同化,改土归流。”
“只要完成了前四项,最后改土归流就是水到渠成。”
“所以不用理会那些大部落,将归顺的中小部落治理好,就可以了。”
“现在着急的是他们。”
朱雄英不禁点头,确实如此,但他依然有些不甘心的道:
“还要等二十年,太久了。”
陈景恪失笑道:“你今年才多大,在等二十年也不过是三十出头,正当年。”
朱雄英顿时就乐了,说道:“还真是,不知不觉就忘了我的年龄了。”
“确实不着急,我有的是时间,慢慢玩死他们。”
陈景恪提醒道:“此事事关重大,最好组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此事。”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就交给鸿胪寺好了,宣政使也归他们派遣管理。”
陈景恪自然没有意见,哪个部门管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负责。
只要和政绩挂钩,就不用担心那些官吏不用心。
之后朱雄英随朱棡去了福建,接见了这里入籍的部落首领,好一通安抚。
此时的太孙,在这些蛮夷中小部落眼中,简直就是圣君再世,纷纷表示永远效忠。
如果不是他年龄还小,估计各种美女早就塞过来了。
在这里停留几天后,朱棡准备继续南下。
朱雄英也想跟过去,但被陈景恪等人给劝住了。
此时的两广可不是百年后,还未得到深入开发,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疟疾的危险,始终笼罩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朱雄英年龄还小,抵抗力不够强,万一出点差池谁都承担不起。
眼见大家都不支持,他也只能悻悻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劝住朱雄英之后,陈景恪给了朱棡一道方子,青蒿汤。
这玩意儿成方于东晋葛洪,然而后来的医生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弄,青蒿汤都无法治疗疟疾。
以至于医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道无用之方。
直到现代,人们才知道药方无效的原因。
改名字了。
以前青蒿叫黄蒿,黄蒿叫青蒿。
具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种草换了名字。
但药方上的名字没变啊,弄出来的药汤自然无效。
所以前世还流传一个梗,青蒿素是从黄蒿里提取出来的。
陈景恪作为穿越者,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他的青蒿汤,原料是黄蒿。
但通过绞汁获得的青蒿汤,浓度是很低的,能起到多大的效果还不好说。
嗯,原则上是可以多喝几碗的,浓度不够数量来凑。
只希望对还没有产生抗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灭杀效果吧。
否则就只能等地球另一面的金鸡纳树了。
倒不是金鸡纳霜效果更好,而是它提取更加方便。
拿到药方,朱棡的表情明显不一样了,似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陈景恪都有些疑惑了,这是咋回事儿?
你朱老三这么怕死吗?
朱棡看出了他的疑惑,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你知道朝廷打交趾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吗?”
(本章完)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8629/418659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
但并不是江西只有这十三家部落,而是只有这十三家接受了游说。
更多的部落还在持观望态度。
毕竟以汉人之前对蛮夷的态度,很难让他们不心存顾虑。
“所以这一次会议,我们必须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但不能为了面子就做无原则的让步,有些原则性问题坚决不让。”
“宁愿会议失败,咱们从头开始,也不能答应丧权辱国的条件。”
陈景恪慷慨激昂的说道。
这一番话,自然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给你们蛮夷入籍的机会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过分条件?
这十三家部落的规模并不大,最大的两家才七八千人。
四五家是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大部分都是两三千人的部落。
因为实力较弱,在土蛮内部也是被欺凌的对象。
生活在最贫瘠最危险的区域,朝不保夕。
也因此,他们最迫切想要改变现状。
然而在这个年代,可供他们选择的路不多,入籍大明就成了救命稻草。
了解过这些部落的底细之后,陈景恪心中更加自信,这场会议肯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朱雄英在民间的声望是很高的,毕竟天命太孙。
他亲自出面主持会议,足见会议的规格是有多高。
那些部落首领,一个个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所谓摊牌,更像是朝廷单方面宣布入籍条件:
一,封部落首领为土司,允许自治。
二,朝廷在环境较好之处,为他们划分一块土地,供其定居生活。
三,允许土人与汉人交易,地方衙门不得为难。
四,各部需要以汉名入籍,为了方便他们和汉人接触,朝廷会颁发身份牌。
只要携带身份牌,就可以证明是大明子民,衙门也不会为难他们。
朱雄英解释道:“土蛮有人心向朝廷入籍大明,但更多的部落没有入籍。”
“你们也不想那些人,假冒你们的名字,出来劫掠犯事吧?”
各部落首领忙不迭就同意了。
我们归顺大明换来的好处,岂能让那些野蛮人给窃取了。
身份牌来的好,必须要给,不给都不行。
第五条,大明会派遣宣政使前往各个部落,主管教化工作,同时宣传大明律法。
以免有人出来交易的时候,不懂规矩犯了法。
朱雄英强调道:“诸位放心,宣政使只管教化不管行政,治理部落的还是伱们。”
陈景恪脸一拉,说道:“诸位,朝廷给你们的好处已经很多了。”
“若连这一点都无法答应,那我觉得咱们也没必要谈了。”
朱雄英劝道:“陈伴读莫要如此,我相信诸位首领都是明事理之人,定会同意的。”
见此,本来还有些不乐意的部落首领们,不禁心中一凛。
他们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朝廷给出的好处已经够多了,甚至宽松到有些超乎他们的想象。
原本他们以为,朝廷会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
没想到,除了派遣宣政使,就再没有别的条件。
如此宽松优渥的条件,要是还不肯答应,那实在说不过去了。
恐怕朝廷也会发怒,听说晋王朱棡这个大杀神还在南昌。
真把他惹怒了派出大军围剿,别说好处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
于是,各部落首领纷纷表示,欢迎宣政使到来。
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宣政使的工作。
这些人也发现了,太孙很和气很好说话。
于是有一个部落首领,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个请求:
“蛮夷之人家无余财,缴纳不起丁税。”
“不知可否先免除我们五年……不,只要三年……实在不行两年也行。”
“只要免除两年丁税,等我们将土地开垦出来,一定足额缴纳。”
这其实也是很多蛮夷部落,不愿意入籍的另一个原因。
入籍能不能得到好处还不知道,反正丁税是要缴纳的。
别说他们本就贫穷,就算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啊。
但对大明来说,税事关国家稳定,必然是不可能免的。
有明一朝,从来没有给某个群体免过税。
包括士绅、官吏、权贵阶层,都要缴纳赋税。
朝廷给他们的特权,只有免除徭役。
士绅免税那是满清为了收买读书人,搞出来的玩意儿。
大明后来收不上来税,是因为士绅宗族阶级偷税漏税。
所以,听到这些蛮夷竟然要求免除人丁税。
虽然只是暂时免除,在场的官吏还是纷纷皱眉,然后将目光看向朱雄英。
此事只有他能做主,别说江西本地官吏,就连朱棡都没那个权力。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雄英笑道:“免除两年哪够,要免就多免几年。”
“我决定,今日在场的十三家部落,免除十年丁税。”
“另,昭告天下,凡今年入籍的蛮夷部落,皆可免五年丁税。”
“但只有今年入籍者才可以享受,错过今年将不能享受免税政策。”
那些部落首领大喜,纷纷跪拜道:
“太孙仁慈。”
江西地方官吏虽然觉得十年有点多,但也并未反对。
朱雄英的意思他们都懂,就是表彰作为表率的十三家部落。
同时用五年免丁税,吸引更多的部落入籍。
如果真的能成,倒也不失为一条良法。
只有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朱雄英这真是阴险啊。
真想知道,明年摊丁入亩政策公布,这些人是什么表情。
基本条件谈拢,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朱雄英起身离开。
自有专门的官吏,和十三部商谈具体入籍事宜。
很快,朝廷和十三家部落的入籍协议,就公布天下。
大明的百姓倒是没说什么,蛮夷入籍和他们并无利害关系。
分给蛮夷的土地,也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荒地,不损害谁的利益。
反而是安抚住蛮夷,有助于稳定地方治安,大家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但对蛮夷部落来说,这份协议带来的影响就太大了。
朝廷给出的条件竟然如此优渥?
除了派遣宣政使主管教化,就不再干涉部落内政?
还分地?允许贸易?
还能免丁税?
一提起免丁税之事,不少土蛮部落的首领,就懊悔的捶胸顿足。
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上次巴优带人过来的时候,我就应该答应了。
现在好了,人家免十年,我现在入籍只能免五年。
五年,那可是五年的丁税啊。
然后,更多的部落开始主动下山,找到当地衙门要求入籍。
十年免丁税赶不上了,五年的不能再错过了。
而且朝廷手里肥沃的土地有限,先到的肯定能分到好的,后到的只能要别人捡剩下的。
江西可不只是有土蛮,而是有几十个不同的部族生活在这里。
其他部族一看也坐不住了,纷纷到衙门去打听情况。
我们也要拥有和土蛮一样的待遇。
然后他们也成功入籍。
江西大地上,刮起了入籍风,各级衙门忙的可谓是脚不沾地。
还好朱元璋早有准备,提前派来了大批官吏负责此事。
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入籍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股风很快就刮遍了整个南方,福建、湖广、广东、广西等地的蛮夷部落。
在确定事情的真假后,也纷纷要求入籍。
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
第一次主持政务,进展就如此顺利,朱雄英自然非常开心。
不过他并没有得意忘形,看着手中的奏报,他叹道:
“要求入籍的,基本都是中小型部落,大型部落至今没有动静。”
陈景恪点头道:“很正常,部落大实力强,部落首领的野心就大。”
“比起入籍大明带来的好处,他们更喜欢当土皇帝。”
朱雄英气恼的道:“真恨不得率军将他们全都灭了。”
陈景恪安慰道:“很多时候,正确的策略比刀兵更好用。”
朱雄英说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说该怎么办,我一定要出这口恶气。”
陈景恪说道:“什么都不用做,二十年后这些大部落会主动出山投降的。”
“如果他们不投降,朝廷要出兵打他们,也会变的非常简单。”
朱雄英疑惑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笑道:“离了群的鱼,是活不长的。”
“就好比是一个鱼塘,大型部落是大鱼,中小部落就是小鱼。”
“光靠吃淤泥,是养不出大鱼的。”
“所以,平时这些大鱼要靠吃小鱼,才能活的滋润。”
“有敌人的时候,就驱赶小鱼去送死,他们得渔翁之利。”
“现在朝廷将大部分小鱼都捞走了,鱼塘里只剩下这些大鱼。”
“他们就只能吃淤泥过日子,遇到敌人必须自己去抵抗。”
“长此以往,在大的鱼也会变的瘦弱不堪。”
“与之相对的,归顺朝廷的那些‘小鱼’,吃的好喝的好,一天比一天强壮。”
“到那个时候,他们要想活下去,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就算有人不投降也无所谓,我们可以驱赶那些长大了的小鱼,去攻击这些瘦弱的大鱼。”
“总之,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以夷制夷,集村并寨,移风易俗,文化同化,改土归流。”
“只要完成了前四项,最后改土归流就是水到渠成。”
“所以不用理会那些大部落,将归顺的中小部落治理好,就可以了。”
“现在着急的是他们。”
朱雄英不禁点头,确实如此,但他依然有些不甘心的道:
“还要等二十年,太久了。”
陈景恪失笑道:“你今年才多大,在等二十年也不过是三十出头,正当年。”
朱雄英顿时就乐了,说道:“还真是,不知不觉就忘了我的年龄了。”
“确实不着急,我有的是时间,慢慢玩死他们。”
陈景恪提醒道:“此事事关重大,最好组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此事。”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就交给鸿胪寺好了,宣政使也归他们派遣管理。”
陈景恪自然没有意见,哪个部门管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负责。
只要和政绩挂钩,就不用担心那些官吏不用心。
之后朱雄英随朱棡去了福建,接见了这里入籍的部落首领,好一通安抚。
此时的太孙,在这些蛮夷中小部落眼中,简直就是圣君再世,纷纷表示永远效忠。
如果不是他年龄还小,估计各种美女早就塞过来了。
在这里停留几天后,朱棡准备继续南下。
朱雄英也想跟过去,但被陈景恪等人给劝住了。
此时的两广可不是百年后,还未得到深入开发,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疟疾的危险,始终笼罩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朱雄英年龄还小,抵抗力不够强,万一出点差池谁都承担不起。
眼见大家都不支持,他也只能悻悻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劝住朱雄英之后,陈景恪给了朱棡一道方子,青蒿汤。
这玩意儿成方于东晋葛洪,然而后来的医生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弄,青蒿汤都无法治疗疟疾。
以至于医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道无用之方。
直到现代,人们才知道药方无效的原因。
改名字了。
以前青蒿叫黄蒿,黄蒿叫青蒿。
具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种草换了名字。
但药方上的名字没变啊,弄出来的药汤自然无效。
所以前世还流传一个梗,青蒿素是从黄蒿里提取出来的。
陈景恪作为穿越者,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他的青蒿汤,原料是黄蒿。
但通过绞汁获得的青蒿汤,浓度是很低的,能起到多大的效果还不好说。
嗯,原则上是可以多喝几碗的,浓度不够数量来凑。
只希望对还没有产生抗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灭杀效果吧。
否则就只能等地球另一面的金鸡纳树了。
倒不是金鸡纳霜效果更好,而是它提取更加方便。
拿到药方,朱棡的表情明显不一样了,似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陈景恪都有些疑惑了,这是咋回事儿?
你朱老三这么怕死吗?
朱棡看出了他的疑惑,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你知道朝廷打交趾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吗?”
(本章完)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8629/418659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