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之塔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七十八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

第四百七十八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

    张居正写第一卷阶级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自己的政策,让政令获得大明上下的认可和执行的共识。

    而第二卷他是不主张公开刊印,大量发行,传的哪里都是,第一卷对当下的大明而言,完全足够,第一卷让人们意识到阶级的存在,和它的不正义性。

    张居正反对还田疏,也是基于第一卷,但写出第二卷分配之后,张居正其实也期盼着还田疏能够推行。

    工兵团营制度的逐渐完善,让张居正逐渐意识到,或许还田疏真的可以推行,哪怕是能够执行部分,也算是累积了底蕴。

    而负责此事的王崇古,表现出了他的迫不及待,若非皇帝、太傅拉着,王崇古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在全国推行工兵团营,来组建大明的厢军,安置流民。

    “王次辅,大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当下大明超过八成的丁口,都是农户,虽然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五成,但商税的八成都是来自于海外种植园、市舶司抽分、官厂团造,而不是来自于乡野之间。”朱翊钧劝王崇古冷静,不是让他自己降温,而是说起了大明当下的情况。

    朱翊钧进一步说道:“大明当下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和各家各户的手工占据了九成的产出,剩下的才是手工工场产出,只占据了一成,小农经济是以每一户为单位,是零散的,而且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小门小户化为乌有。”

    “王次辅你说呢?”

    “臣欠考虑了。”王崇古逐渐冷静下来,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工兵团营不是无所不能的,一如当初的军屯卫所,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再总结经验。

    迷信于某种主张、某个政策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幻想和幼稚。

    大明的工兵团营是有破坏性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他能够生产,也能破坏,张居正担心的天下大乱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它会一种蛮横的姿态,破坏当下大明稳定的生产关系,这必然会产生阵痛,让这个阵痛,尽量减少到大明上下,都可以承受的地步,这才是明公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工兵团营的团造法,相比较小农,是更加集中的,规模更大的、产出流通性更强的生产方式,这对小农而言,是致命性的,臣忽略了工厂团造的矛盾统一体,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也忽视了小农的脆弱。”王崇古由衷的说道,他意识到了现在就马上推广的可怕危害。

    大明农户是总丁口的八成,农户男耕女织出产的货物,在大规模集体营造面前,不值一提。

    任何政令都是如此,步子迈的太大,都会出现巨大问题。

    当下大明的小农经济还是主体,如何在延续中渐变,才符合当下大明经济形势。

    矛盾统一体,这个概念不复杂,大明存在广泛的这样的生产关系。

    比如自耕农、佃农、雇农,他们多数掌握了少数的田亩或者没有田亩,必须强人身依附于乡贤缙绅,获得田亩耕种,维系生存,过重的地租导致过低的劳动报酬,让穷民苦力无法生存,而乡贤缙绅本身没有那么多的人丁去耕种,土地荒废对于乡贤缙绅而言也是浪费。

    那么小农和地主就是为谷租而矛盾、且相互依存、并紧密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比如,城里的老爷们雇佣短工和长工,工钱就是矛盾,但彼此相互依存就是统一。

    这种矛盾统一体如同矛盾一样,广泛存在。

    工兵团营出发了,从北大营出发的团营只有三個,只有三万六千人,这三个团营修了四条驰道,剩下的三个团营,修建了京云(大同)驰道,因为京云驰道,是施工难度最高、工况最为复杂、海拔落差最大的驰道,所以需要三个团营分为三段施工。

    京营一共有十万人,共有三个骑营、十二个车营,十八个步营,而每一个骑营、四个车营、六个步营构成一个团营,京营一共有三个团营,为武字团营,耀武团营、奋武团营、振武团营,分别为戚继光、李如松、麻贵掌控。

    这三个团营是编制名称,所辖军种,不总是固定的,比如在实际征战中,李如松为先锋,就会掌管所有的骑营,而戚继光的中军主要为步营,负责殿后的麻贵则大部分为车营,这种灵活调整,只有京营能够做到。

    而眼下六个工兵团营,亦有自己的单独军号,为勇字团营,分别为忠、烈、毅、襄、校、愤,而第一到第三工兵团营,正在修建大同府到归化城驰道。

    朱翊钧在武英楼目送他们离开。

    潘季驯人在归化城,和他想的不同,归化城并不是塞外草原的明珠,相反,它真的很简陋也很破败,城墙并不是砖石城墙,而是土坯,而且土坯的质量很差,导致了城墙坑坑洼洼,而城墙围不过十里,城内也不是一个个的坊,而是凌乱无比边民杂居其间,甚至连像样的街道都没有。

    如果大明是小农经济的话,那么草原就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的自然经济,长生天但凡是不肯恩赐,就是死亡的自然经济,极为脆弱,现在草原上的信仰,佛学更多,而且是大欢喜的密宗,这可能让长生天十分震怒,所以没有了恩赐的草原,越发的贫瘠。

    潘季驯把绺胡马匪剥皮帮一千三百人斩首示众后,就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三娘子这个布政使,一直想找潘季驯询问一些问题,但是她没找到,潘季驯这一连十几天,不在城中,去各个部落,这些小的部落,其实和大明一个个的村寨极为的相似,相比计较之下,部落更加脆弱,一场雪灾、一场大旱、一场瘟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潘季驯在草原萌生了绿意,三月初回到了归化城的总督府,说是总督府,不过是个二进出的宅子,但这也是整个归化城少有的砖瓦建筑了,也是在归化城投降后,营建的衙门。

    “潘总督真的是身体力行,佩服佩服。”三娘子对潘季驯只有佩服二字,放着大明朝文华殿的廷臣不坐,跑到塞外来吃沙子,这种行为看起来像脑子缺根弦般的愚蠢,但潘季驯的能力,即便是在大明也是数一数二的,不避风尘之苦,身体力行的察闻民情,实在是让三娘子汗颜。

    “我问忠顺夫人,忠顺夫人什么都不知道,我只能亲自去看看了。”潘季驯倒是想直接安排工作,奈何三娘子一问三不知,某个部落有多少人,他们有多少牲畜,牧场在哪里,冬天又在哪里,一无所知。

    三娘子略显无奈的说道:“我不知道,俺答汗也不知道啊…草原历来如此。”

    草原是封建制的,和大明的郡县制完全迥异,俺答汗管理的也只是五个每年到板升议事的万户,对于万户下辖的各个部族了解还不如大明详细。

    完全自然经济的稳定性,远远弱于小农经济,产出不足,整个草原的主要矛盾,还是生存。

    潘季驯摘掉了口罩,面色古怪的说道:“忠顺夫人以为,如果大明没有攻伐板升,草原会变成什么样?”

    三娘子迷茫的摇了摇头说道:“没想过,这顿吃了不知道下顿在哪儿,哪有功夫思考那些问题。”

    未来,是一个很奢侈的词,只有大明才有资格去考虑长策,草原上主要考虑明天是否能看到太阳照常升起。

    “寺庙是魔窟,至少在草原上是这样。”潘季驯颇为确信的说道:“如果大明没有王化草原的结果,就是男盗女娼,你可能不服气,但一定会这样,因为草原在过度的放牧。”

    潘季驯十分详细的解释了自己的逻辑,完全的自然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草原诸部会彼此攻伐争夺生存资源,而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胜,过度放牧就成了必然,无论是战马、武器,还是换取大明商品,都需要牲畜。

    过度放牧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不稳定,因为草场在缓慢的消失,草原在荒漠化,再加上草原越来越冷,自然产出减少,其最终结果就是完全的男盗女娼,男人劫掠为生,而这些个女子,多数要沦为娼妓,操持生计的地方,就是世庙。

    花柳病一定会在草原蔓延,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密宗寺庙里,花柳病会通过这一个个魔窟,扩散到整个草原。

    这就是草原的下场,潘季驯践履之实,看到的下场。

    不是长生天因为草原人的背信投靠了佛家而震怒,子不语怪力乱神,草场的大幅度退化和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

    潘季驯摸出了一本手札,这本手札是他的践履之实的观察,上面有人畜地比例、牧场归属、部落规模、圈养经营、手工业剪羊毛和粗加工、集市、借贷、税赋等等观察,这都是草原肉食者从来不会有的观察。

    三娘子看了看那本手札的内容,虽然有些凌乱,但还是能找到主要脉络。

    “大明官员都这么厉害的吗?”三娘子呆愣呆愣的说道,潘季驯可比吴兑、方逢时之流强太多了,大明的官僚都这么强的吗?都这么强,大明还只有两京一十四省?

    潘季驯摇头说道:“不自谦的说,其实没多少。”

    三娘子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潘季驯本该做少司马的,大明一共就那么十几个少司马及以上,如果三娘子在京堂待久了就知道,大明的官僚以贱儒居多,有的时候,说的那些话,看的人头皮发麻。

    陛下多么宽宏大量的一个人,时常被愚蠢发言气的头晕。

    潘季驯拿回了手札说道:“牲畜规模在扩大,草原在缩减,荒漠和戈壁越来越多,草原的边民,女人十个有三个患有花柳病,男人十个里有七个曾经做过马匪,草原的情况啊,不容乐观。”

    “归化府所辖诸地,要尽快完成圈养,不要再随意放牧了,主要还是养羊,土地要耕作种植牧草,在草场的边缘种植多年生牧草进行分割,圈养的粪便要收集堆肥。”

    三娘子有点不服气,她其实想说,不怪草原人,大明禁运两百余年,草原连口铁锅都找不到,而中原铁锅极为昂贵,一口就一两七钱银,一大袋一百二十斤的羊毛,也才一两七钱,和解派在草原中成为主力,想要归化大明,也不是空穴来风。

    前些年你们大明也好不到哪去!

    但三娘子也不知道如何去反驳,潘季驯说的是事实,草原的确糜烂,摇头说道:“那烧什么?”

    “煤。”潘季驯拿出了堪舆图说道:“今年冬天之前,大同府煤场的煤会运到归化城集散,你要做好准备,我明日前往胜州(鄂尔多斯),督促胜州煤场和驰道。”

    草原的循环被破坏了,本来牲畜的粪便是养料,堆肥后培育牧草才能形成循环,因为草原烧牛粪,堆肥不充分,循环被破坏,就不可能有圈养,草原人也不傻,之所以要建城,也是为了从风险更高的自然经济向小农经济迈进,可是屯耕这种活儿,又需要物质的支持。

    煤炭,就是其中的关键。

    没有柴,是没办法定居下来生活的,迁徙就成了草原人的主旋律。

    “大明和北虏之间的冲突,让大同府的煤炭没法开采,对于大明和草原而言,都是伤害。”潘季驯看着三娘子说道:“我希望忠顺夫人能够继续维持自己的主张,大明有诚意也有能力王化草原,一个安稳的边疆,对大明而言也有很大的意义,而安稳的生活,是草原人共同期盼之事。”

    早在北魏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已经详细描写了关于大同煤矿的开采和利用,甚至还记载了煤层自燃的壮丽景观,在唐时,大同府的煤炭,就已经顺着官道驿路运往关中和洛阳,广泛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等。

    但是,随着大唐的藩镇割据,战乱四起,大同煤炭的采运被战祸打断,宋辽金蒙,都没有大范围开采大同煤炭的记载,而燕云十六州丢失了480年后,云中郡大同终于回到了汉人手中,但是长期的战争,导致煤炭的采运始终无法充足发展。

    因为大同府是战区。

    这对大明、对草原都是坏消息。

    “理当如此。”三娘子点头说道,草原人安定生活,是她的夙愿,她也只有这个夙愿了,俺答汗被斩首,过继到她名下的孩子一道被杀,现在就靠着这个夙愿撑下去了。

    她打算再收养两个孩子,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胜州露天煤场,俺答汗不知道吗?大同府的煤他采不了,胜州的煤,为何不采?”潘季驯问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

    三娘子摇头说道:“是不知道,不是不采,探矿这种事,对我们草原人而言,还是太难了。”

    是俺答汗不想吗?他压根就不知道,怎么采?

    很多对于大明而言,理所当然的事儿,对于草原人而言,那都是天方夜谭,寻龙分金,从地势地脉水文地理去寻找苗引,再通过苗引找到矿藏大龙,说起来容易,那也就是对大明而言容易。

    草原根本没那方面的专业人才。

    戚继光的嫡系是矿工,都是老手艺,征伐过程中,就会觉得这片山里有大货,但对于草原人而言,都是山,山和山没什么不同。

    松江学派讲规模,讲纵向规模和横向规模,三娘子也听说过,关注过,毕竟邸报、杂报她作为草原顶级的肉食者还是能买得到的,对于草原而言,探矿没有规模可言。

    潘季驯了然。

    “我看到归化城的城门还没有名字,向东方向的城门,就叫通和门吧。”潘季驯整理着自己的手札,说起了归化城城门名字之事。

    “通和门?”三娘子疑惑的问道。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潘季驯点头说道。

    三娘子瞪大了眼睛,呆滞了片刻,从牙缝中挤出了两个字:“卧槽!”

    通和宫的通和,论拍马屁的本事,草原就是再追赶几千年都不见得是中原的对手,这简直是顺手捏来,浑然天成,简单的一句话,写满了忠诚!

    如果要讨论拍马屁的纵向、横向规模,草原也很难是对手,毕竟中原历朝历代,人都很多很多,所以拍马屁的人多,拍马屁的功夫就很强。

    潘季驯开始和工部诸官沟通归化到大同的驰道,这一段路并不难修,三个工兵团营,三万余人,大约能在六月初完工,在安排完了大事之后,潘季驯收拾了东西,准备向朔方府的胜州而去,他准备亲自前往探看。

    潘季驯由狭及广,他自己亲自走访调查的同时,还派遣了掌令官和庶弁将,带领军兵四处探闻,详细了解绥远的人口、教育、宗教、风俗、交通运输、农场牧场、佃租、农牧产物种类、堆肥、果品、家庭手工、农产买卖、集市等等,要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够对绥远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因地制宜的制定政令。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繁琐的工作。

    潘季驯的工作已经很麻烦了,那么戚继光其实更加麻烦,这段时间,京营锐卒在整个绥远铺开,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剿匪,剿匪真的非常困难,这不是大明京营锐卒实力不够,而是一个行军的问题。

    比如阴雨天计时,没有太阳,大明在精密制造开始仿造泰西小型钟表‘纽伦堡蛋’之前,行军的计时,用的是数珠计时法,就是计珠二串,用两串珠子,数6225个,就是一个时辰。

    每十里,举号炮一声,即于脚下立定。鸣锣,坐息一、二刻。

    就是说大明军每走十里路就要休息两刻钟,如何计里?如何计步?如何计珠?这是个应用数学。

    计里涉及到了休息,计时涉及到了生活造饭,而行军路上最重要的是安营扎寨。

    后来在有了皇家格物院发明的丈量步车和大明筒表之后,就简单多了。

    哪怕是一个计时都如此麻烦,更惶恐其他了,戎政的繁琐一点不弱于庶务,而且因为是最激烈的冲突,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但这些事,到了大明史官的手里就变成了几个字,继光领京营平诸部剿匪荡寇,威震草原。

    戚继光倒是不在意这些,戎政再忙碌也好过无仗可打,这些繁琐的工作,也没必要写到史书里去,都是应该做的,相比较戎政的繁琐,戚继光更厌恶人心鬼蜮的倾轧,那是毫无意义的内耗。

    人在五原府的戚继光,将数量庞大的战俘,全都变成了奴营,送往了胜州和卧马岗开矿,卧马岗的前线是李如松在指挥,戚继光选择了完全的放权。

    京营锐卒剿匪过程中,在初期并不顺利,损失极大,征伐河套,传檄而定后,大明京营以百队为单位四处出击,损失了超过一百余锐卒,这个损失让戚继光十分心痛,主要是塞外环境和腹地完全不同。

    大明腹地的匪患,主要是由活不下去的穷民苦力组成,而且有很多都是兼职,到了年末地主家来催账,不想让儿女顶账,就只能脸一蒙落草为寇,但是草原这个地方的马匪,是职业匪患,整个阴山山脉可谓是无山不寨,无寨不匪,而且是兵匪,这些匪患有不少都是常年以劫掠为生。

    剿匪初期是以安抚为主,很快,就调整了策略,改为了以剿为主,这让剿匪工作顺利进行,带来的问题就是高达两万余人的俘虏,这些俘虏,戚继光也没有浪费,全都是开矿的生力军。

    经过了近半年的剿匪,河套终于恢复了一些安宁,对于顽抗到底的货色,一律用火铳火炮治病,在这个过程中,戚继光逐渐发现,虎蹲炮极为好用,可谓是药到病除。

    九斤火炮威力很强,但是安装在偏厢战车上,车营在崎岖小路上无法行进,也不好进山,而一个人就能扛着走的虎蹲炮,成为了剿匪中攻坚利器,百人队有虎蹲炮十门,遇到山寨,一字排开,连续几番狂轰乱炸后,火铳手排队向前,杀敌效率极高,通常战斗在半个时辰内就可以结束。

    麻贵带领振武团营,曾经在一天之内横扫了十七寨,俘虏两千七百余人。

    “陛下又送来了十万斤的火药…”梁梦龙走进了大帐之中,皇帝陛下京营的火药不够用,又从京师沿驰道调运了十五万斤火药,其中五万斤移交给了宣大巡抚吴百朋,剩余十万斤已经悉数抵达了五原府。

    “去年冬天那二十万斤火药还没用完。”戚继光扶额,这十万斤火药至少得五万银,运送到前线,折银至少得五万五千两银了,火药是跟着补给一起来的,陛下是真的不亏待前线,吃的用的炸的,补给给的十分充裕。

    梁梦龙满脸笑意的说道:“大范围的剿匪已经趋于结束,这十万斤火药,用于开山开矿吧。”

    开山修路需要火药、尤其是一些崎岖的地方,开矿也需要火药,火药的用途极其广泛,没有说用不掉的可能,只能说陛下对京营从未吝啬过。

    “潘部堂去了胜州,没有来五原府。”梁梦龙低声问道:“潘部堂是不是在刻意避免和戚帅见面啊。”

    “两个人都领了便宜行事的圣旨,这见了面,谁听谁的?索性不见。”戚继光点头说道:“就这剿匪之事,他一个读书人,起了妇人之仁,反倒是麻烦,不来也好。”

    “潘部堂前几天在归化城斩了一千三百俘。”梁梦龙咂了咂嘴,这个潘季驯是真的狠。

    “啊?”

    戚继光也是刚刚收到这个消息,这读书人杀性这么大的吗?刚出塞,就这么大的动静,到底谁才是武夫?

    戚继光在板升斩那五千人,是趁着兵祸四处抢劫的亡命之徒,是为了震慑草原,在那之后,俘虏多数都变为奴营开矿。

    梁梦龙详细解释了一番,戚继光这才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那该杀,不杀不能服众,那我们这边的俘虏可以放心交给潘部堂了,慈不掌兵,他要是柔仁之辈,那就得提防俘虏聚啸生乱。”

    塞外可不是腹地,更不是安乐窝,在这里的柔仁反而成害。

    “京师传来了坏消息。”戚继光叹了口气,将陛下的书信递给了梁梦龙。

    “早知如此,潘部堂毕竟是极少数那类人。”梁梦龙看完了手中的书信,面色极其难堪的说道。

    大明皇帝下旨,令有功名在身之人报名前来绥远为官,给出了丰厚的待遇,以及三年升转的承诺,和当初征召有功名之人前往吕宋一样,无人揭榜。

    没人愿意来这种苦寒的地方,京营已经打下来了,剿匪都已经进入了尾声,连三边军卫都开始外迁河套,但缺少文官。

    “无胆鼠辈!羞与之为伍!”梁梦龙拍着桌子,愤愤不已的说道,读书人的名声,都是被这帮蠢猪给拉低的。

    (本章完)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7933/416160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