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
政治人物,应该具有政治能力,比如在西山西山驾案中,小皇帝面对紧急事务,不假思索的亲自带兵前往救护张居正,让敌人布置下的君臣猜忌链的阴谋破产,政治能力是随机应变,处置各种紧急事务的决策能力。
应该具有政治担当,任何政令都有他的代价,需要做到某些事,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比如朱翊钧和张居正,为了新政,把自己变成了块冷冰冰的政治机器,总是在无情的进行着各种抉择。
也应该具有政治敏锐,要对政治的风力舆论、世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三娘子就敏锐的察觉出了大明和北虏之间的战力变化,大明强横的国力在皇帝一意孤行的穷兵黩武之下,已经转化为了战力,北虏必须要察觉出这种变化。
也应该具备政治信誉,说过的话不算话,那就没人会再信任你,朱翊钧至今只爽约过一次,那就是稽税院的掌院事,在张居正离朝的情况下,朱翊钧并没有让文官介入稽税院的稽查。
许诺就要履诺。
比如王崇古入阁,他的许诺就是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而王崇古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被迫,他都在履行诺言,人无信不立,朱翊钧割了王崇古一缕头发,这就是个契约,只要王崇古仍然履诺,朱翊钧也会履诺。
也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万士和、王崇古的政治立场是帝党,而吕调阳、申时行等人的政治立场是张党,王国光的立场最有趣,他求的是国富民强,不是富国强兵,和张居正的立场有部分的重合,却不完全相同,海瑞的立场则是守护大明朝的骨鲠正气,让大明的纠错机制,正常运行。
政治立场就是屁股,屁股歪了,那所作所为,都是歪的。
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敏锐、政治信誉和政治立场,都需要政治天赋,毫无疑问,朱翊钧本身在政治上的天赋,远远远远超过了他的军事天赋。
同时在张居正的培养下,朱翊钧通过御门听政、宣见廷臣、应批尽批、讲筵论道等等手段,将自己的政治天赋拉满了。
张居正从来没有想要培养出极度优秀的皇帝,能培养一个中人之姿,能守住江山社稷的皇帝就足够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张居正培养的万历皇帝是极其失败的,因为张居正忽略了万历皇帝是个天生贵人,还是至高无上的、朕与凡殊的贵人。
三娘子毫无疑问是个政治人物,甚至连自己的肚子,在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
她瞄准了戚继光,可是戚继光不肯,戚继光不是个政治人物,他只是个武将,而且是性情中人,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感情显得多余。
戚继光与其说他是惧内,不如说是尊重,毕竟戚继光的妻子王氏,是可以在台州摆出空城计吓退倭寇之人,王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孩子,但是戚继光已经通过纳妾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娘子的目光看向了皇帝,小皇帝是个无情的政客,能在地基上接见使臣的皇帝,纵观中原王朝历史,那也是极其炸裂的存在,这种无情和三娘子的无情,可谓是臭味相投,猫找猫,狗找狗,乌龟找王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至于朱载堉,那个大明的皇叔,三娘子根本不考虑,那不是个政治人物,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守备森严,安保和大明皇宫等同。
“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嫌弃我年龄大。”三娘子之所以不肯找皇帝,不是说不想,只是她面对皇帝是一头老牛,而她面对戚继光是个嫩草。
三娘子本来打算立刻前往会宁卫,她还没没来得及出发,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雪花飘起的时候,就是大明军进攻的日子,下雪天进攻,不是大明军出塞作战形成的路径依赖,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种追求,是为了减少己方伤亡。
三娘子的行程被耽误了,这一耽误,她就见识到了戚继光可怕的大规模军团的指挥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武将在指挥小规模军团作战的能力越强,在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时,就会陷入困境,那就是将小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和指挥,套用在大规模军团之上,往往效果极差,表现堪称毁灭级的灾难。
将才易得,而帅才难寻。
但是戚继光完全不是如此,他带着三千人步营的时候,可以做到百战百胜,在带着一万人京营的时候,所有人都要避其锋芒,可是在带领十万京营征战的时候,可令天下侧目。
一切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三娘子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大明京营现在的强悍,是戚继光本人真的很强。
戚继光在万人队的时候,总是亲力亲为,任何事都要亲自过问,因为万人队,三个团营的事务并没有繁重到需要他选择处置的地步,但是到了十万人,这样一个数量级之后,戚继光的军事天赋再次展现,他能够弄清楚轻重缓急、懂得取舍。
在繁杂的信息海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且利用信息取得优势,就要区分信息的轻重缓急,比如十一月二十四日,一条墩台远侯的塘报按照惯例送到了戚继光的案前,戚继光敏锐的察觉出了对方有主力在附近集结,戚继光设伏,果不其然,次日就打了一场伏击战,杀敌四百余,彻底占领了七号莽龙山高地。
只因为塘报中提到了铁蹄印,就是对方斥候留下的脚印是钉着马蹄铁,北虏缺铁,三娘子的贸易诉求很喜欢铁锅,所以有马蹄铁的马匹,一定是良驹,更加明确的说是后山马,那一定是精锐。
这样的天赋是一种被动天赋,戚继光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信息,而后给敌人致命一击。
战场瞬息万变,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武将必备的天赋,而戚继光的将令,总是能够领先一步,这得益于墩台远侯夜不收哨的牺牲,在草原上,夜不收哨代表着极大的危险,豺狼虎豹、山贼匪寇、敌军斥候等等,而夜不收提供了充足的情报,让戚继光更快的做出抉择。
懂得取舍、能从信息海中筛选出有效信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制造出了一个恐怖的军事天赋,料敌于先。
敌人还未行动的时候,戚继光已经通过种种信息猜测到了对方进攻、撤退、粮草、兵力部署等等。
和戚继光作战,总是有一种被看穿,每一步都像是走在戚继光已经设好的步伐上,只能跟随着戚继光的脚步行动而行动。
而要发动料敌于先这个军事天赋,需要解除枷锁,比如一条将领在中军大帐兜兜转转出不去,总督军务有想法、副将军有想法、参将也有想法,监军太监也有想法,那这个天赋就是残废的军事天赋。
可是皇帝把最后一根枷锁都给戚继光给去掉了,没有足够重量级的人物掣肘之后,戚继光这种恐怖的天赋开始展现威力。
戚继光在大兵团指挥的表现上,是碾压级别的。
下雪之后,几次交锋,都以戚继光大胜而告终,战线开始快速推进,很快就推进到了会宁卫十里的范围内。
李成梁从彰武出发,一路西进,连续攻破了炒花五大营,李成梁甚至亲自射杀了敌将以儿邓,以儿邓姓孛儿只斤,是古扎鲁特部的鄂拓克,就是首领、部落之长,以儿邓的阵亡极大的震慑了万户速把亥,整个东线战场全面崩溃。
一个围三缺一的巨型口袋已经完全扎牢。
戚继光依旧有条不紊的指挥三十个团营推进,连绵不绝的攻势,打的土蛮汗叫苦不迭,打不过也就算了,有的时候明明打赢了,却不敢追击,生怕是戚继光布下的陷阱。
这就是戚继光本人的威慑力了,只要他在军中,土蛮汗就不得不考虑,我真的赢了吗?这是不是戚继光故意设下的陷阱?
戚继光在推进到会宁卫五里范围内,停下了脚步,他的目标是把土蛮汗赶出辽东,现在土蛮汗只有一条路,从大鲜卑山口,狼狈逃回大鲜卑山以西。
戚继光也不急,让三十个团营分为了十个波次,以战代练,摁着土蛮汗的头,当经验本刷。
“将军厉害,李某佩服。”李成梁远道而来,翻身下马,口中吐着气龙,还没站稳,就对戚继光急匆匆的开口说道。
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是大明世袭伯爵,二人平级,而且南戚北李的称号在大明响彻南北,作为条件几乎相同、地位平等的情况下,李成梁这句厉害,就是极高的评价。
戚继光听到这句,又想起了万历元年,京营遴选武将的时候,陛下让文官排着队到他面前说这句:将军厉害,某某佩服。
李成梁有着完整的塘报,他换位思考了下,如果自己是土蛮汗,应该如何应对,思索了许久,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无法应对,应对?应对个屁!直接投降,还不至于如此的耻辱。
“还是宁远伯厉害,不是宁远伯从辽东长途跋涉而来,我这面的压力极大,恐难取胜,快快请进,暖暖身子。”戚继光带着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
辽东军最能打的就是李成梁那三千客兵,至于剩下的七万卫军,则是按兵不动,但这三千客兵,转战三百里,无一败绩,把东线的万户速把亥的胆气给打破了,这才让戚继光的主攻方向如此顺利。
“以前这个速把亥,有事没事就到平虏堡来叫阵,羞辱我辽东军兵,我若是不追,则显得我怯懦,我追出去,他就跑的无影无踪,甚至还和董狐狸一道做口袋埋伏于我,左右为难,连山间老翁,都说李匹夫、不丈夫。”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坐定之后,喝了口热茶,极为感慨的说起了从前。
李匹夫,不丈夫,是辽东一句流传极广的谚语,说的是李成梁胆小怯懦,面对速把亥的挑衅,李匹夫软弱无能,无法像个大丈夫一样应对这种挑衅。
现在他来了,李成梁满肚子的火气,他到底要看看,是谁不丈夫!
这次的征战,是辽东地方配合大明京军,李成梁本来的职责是在西线牵扯炒花五大营的兵力,而后京军可以完成对会宁卫的攻伐,等到土蛮汗逃跑之后,或者围剿、或者劝降、或者驱赶,但是李成梁打的很好,三千人追着两个万人队跑。
“马将军呢?”李成梁看了一圈,中军大帐一共就两个参将,一个陈大成,一个大宁总兵王如龙,其他的参将和副将军都不在大帐之中。
“去了会宁卫。”戚继光满是笑意的说道。
马芳去了前线督军,马芳去战场上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威震北虏、三头九目、脑后长眼的马王爷。
现在大明军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敌人的抵抗意志已经趋近于薄弱,已经走到了收尾的阶段。
“大火收汁,明天就该逼迫土蛮汗西进了,他若是不肯西进,那就决战好了。”戚继光和李成梁商量着军务,发动总攻并不是戚继光喊一句,一二三,总攻,就能发动的。
他的大火收汁,也不是要一拥而上,而是利用震慑的手段,进一步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
大火收汁,不是将大明军十万军拉出来一拥而上,而是派遣一个步营,大张旗鼓的前往大鲜卑山山口,逼迫土蛮汗做出最终的决定。
大鲜卑山山口,就是现在土蛮汗唯一逃跑的山口,大明军一旦堵上了这个围三缺一的缺儿,土蛮汗就陷入了困兽之斗。
孙子兵法有云: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亦曰: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戚继光在用这个步营派遣,测试土蛮汗诸部的抵抗意志的烈度,进而制定作战计划。
这一步,在土蛮汗看来,就要考虑,大明军到底是要堵住他的退路,还是不要堵?
土蛮汗这一仗打完,怕是做梦都是戚继光这三个字了。
“戚帅,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何你对北虏动手,总是手下留情,就像这次,明明可以遣锐卒堵住土蛮汗的退路,为何还放他一条生路呢?但是平倭,却从来不留余力。”李成梁一直好奇这个问题。
大明军完全有实力将对方完全包围,然后最终消灭,可是戚继光选择了围三缺一。
戚继光思忖了片刻说道:“我来到北方后,发现北虏的情况和中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个北虏甚至连俺答汗和土蛮汗都不怎么会用蒙文了,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
戚继光任用鞑官,但是绝对不会任用倭官。
鞑官是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就有的一种任用,就是招安北虏的部落,将其安置,同样大明也有逃亡到北虏的案例,比如正统十四年的赛因不花,嘉靖年间的雁北地区白莲教教首赵全等等。
三娘子说的办法,也是个和解的办法。
都打了两百多年了,大家各有优势,不如参考云南黔国公府事,弄个高度受朝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羁縻的地方公府,彼此给个台阶。
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戚继光一辈子都在平倭,若是有人说要用倭官,戚继光一定会上门讨教,询问其究竟,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戚继光一定会将其绑缚到陛下面前,以通倭之罪告诉。
戚继光的刀是向外的,他对内只能诉诸于皇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让任何贱儒有离间君臣的机会。
皇帝如何应对已经给出过答案,他会亲自动手杀人,就是那个笔正陈友仁,污蔑戚继光东征平倭,直接被皇帝亲手给剁了。
“倭寇必须死。”戚继光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戚继光其实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论述这个结论,比如从士气凝聚方面。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倭寇入寇嘉定,参将李逢时、监军许国等,带领六千人前往平倭,大获全胜,嘉定知县阴凤麟,阻拦李逢时杀倭,因为杀俘不祥,二百三十一名倭寇俘虏逃脱,里应外合,导致罗店之战大明大败,蹂践没溺刺杀而死者二千余人,资粮器械悉为贼所有,终夜哭声不绝,因大败剩余三千余众无粮,遂多杀平民之寡发者以冒擒获,劫掠乡野之间,生民哗然,最终败亡。
自此之后,倭人俘虏一律杀绝,这是血的教训,这是凝聚军兵士气,你若是带兵打仗,俘虏倭人却不杀,也不送到京师解刳院为医学做贡献,那客兵们心气儿就散了,更加玄学一些讲,就是没有了军魂。
再比如从民心的角度,杀死倭寇在东南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杀尽倭寇日,儿郎还家时,道尽了杀倭的广泛支持,客兵也是有父有母,甚至广西来的狼兵,也是平倭的主力,杀倭的民意基础在大明广泛而坚实。
再比如从战场进展和结束战争等等角度去论述,戚继光都能说出一堆的道理来,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倭寇必须死。
三娘子在相持阶段,终于上路前往了会宁卫,三娘子不会在会宁卫过夜,见过了土蛮汗之后,就会立刻前往应昌,而后返回老家板升。
和大明军士气正旺相比,土蛮汗的军兵可谓是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但是又有一种古怪的释然感,被戚继光摁着打,好像也许似乎可能,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也不是被摁着头打了一天两天,是被戚继光摁着头打了十年了。
三娘子最先见到了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卜哈出已经被斩首示众了,上一次董狐狸在北古口杀了汤克宽,大明皇帝立刻下旨做掉了卜哈出,这就是对等报复。
董狐狸满脸愁苦的说道:“唉,不瞒夫人,今岁十月,我跟大明京营碰了一下,大败特败,大明军前锋李如松,就李成梁那个莽撞无比的儿子,本来以为李如松会贪功冒进,我设下了天罗地网,结果李如松这厮,也不知怎么转了性,那叫一个难缠。”
“他掐着我的头,左右摇摆,硬生生的把我的天罗地网给拉扯成了四面漏风,一战,我死了三百骑卒,他伤亡七人。”
“唉。”
李如松,是出了名的莽撞,早些年那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谁都不服谁,速把亥到平虏堡叫阵,叫不出老狐狸李成梁,但是一定能叫出莽夫李如松来,李如松仗着自己的武力,总是胆大包天,不遵将令那是常有的事儿。
但是这次董狐狸精心筹备,却被李如松狠狠的羞辱了,三千对三千,他死了三百人,李如松带领的先锋步营,伤亡七人。
董狐狸本来觉得自己能在北古口杀了密云总兵汤克宽,这李如松不说杀了他,旗开得胜,打个胜仗也好鼓舞士气,结果大败而归,不是董狐狸不努力,李如松入京营五年,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如松啊,被大明大司马谭纶给揍了,之后就老实多了,这几年在戚帅手下,那自然是非常乖巧,戚帅出了名的军纪严明,他不遵将令,戚帅杀了他,李成梁也只能接受。”三娘子对李如松很有印象,对李如松被谭纶砍了一刀这件事,也有耳闻。
李如松年富力强,谭纶年老体衰,还一身的病,在皇帝眼里谭纶比瓷娃娃还脆,结果李如松因为轻敌,被自己瞧不起的文人给打的晕头转向,自然变得谨慎了起来。
现在的李如松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在小规模交战中,董狐狸能打得过李如松才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土蛮汗现在什么想法?”三娘子问起了此行的目的,在见土蛮汗之前,先看看土蛮汗的态度,再见面比较好。
“他倒是想从大鲜卑山山口西进,但是俺答汗不让啊,他派了两个万人队,在应昌堵住了山口。”董狐狸说出了土蛮汗的顾虑,戚继光显然在赶羊一样的驱赶土蛮汗西进,可土蛮汗也有顾虑,本就是逃窜,结果俺答汗一点也不顾及都是鞑靼人,两个万人队堵住山口。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一个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俺答汗派遣这两个万人队堵在山口的位置,在俺答汗看来,就是趁机渔翁得利,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谁优势就帮谁;
而土蛮汗则认为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是响应大明朝廷的号召,来这里堵他西进的路,甚至是让土蛮汗和戚继光决战,彼此消耗实力;
戚继光则认为俺答汗是来帮忙的,对大明军有威胁,一定要随时探听虏情,搂草打兔子,将其看一体看为敌人对待。
“那就看土蛮汗的想法了,是面对戚继光的十万人,还是面对应昌的两个万人队了。”三娘子敏锐的把握住了问题的核心。
“夫人不打仗,大抵是不清楚的,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这头应对应昌,那边要应对戚帅,土蛮汗如此下令,令刚给万户,就会被万户所反对,难,难,难。”董狐狸并没有嘲讽三娘子军事天赋的意思,三娘子一辈子都不喜欢打仗,对战阵不了解,这种两头作战,就是取死之道。
土蛮汗的选择不是不多,是压根没有。
不得不说,俺答汗派遣这两个万人队,即便是不打仗,就在那里站着,就能把土蛮汗给恶心坏了。
号称多智的董狐狸,都束手无策。
俺答汗不是个简单的货色,他这一招妙手,可谓是好处占尽。
“我给不了什么承诺。”三娘子摇了摇头,俺答汗一直掌控军队,在俺答汗看来,无论三娘子怎么跳脱,都逃不出他俺答的手掌心,三娘子对军队的影响力有限,但这里,三娘子就是不肯帮忙罢了。
大明和草原完全不同,大明的分工更加明确,军是军、兵是兵、民是民,草原则是军民匪一体,三娘子的确对军队的影响力不高,但是她在右翼中影响力极大,三娘子肯说情,土蛮汗还是能躲过一劫。
就是不给好处,三娘子她不办事。
从大明捞一点,从土蛮汗身上捞一点,回到板升,三娘子可以宣布自己出使,完美成功,大明皇帝给了铁锅、食盐和茶叶,甚至让了一部分的价格,再从土蛮汗身上捞点好处,那这一趟就足以不虚此行了。
“夫人要什么?”董狐狸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问道。
“羊毛。”三娘子露出了一个得逞的笑容,看着天边说道:“日落的时候,若是土蛮汗还在犹豫,那就我走了。”
“今年一年的?”董狐狸眉头紧锁,三娘子真的是狮子大开口。
“日后所有的。”三娘子的笑容越来越阳光灿烂,她看着董狐狸说道:“以往那些个腥臭气的毛毡,土蛮汗诸部也不用不是?都给我就是,就当大明没有这个羊毛生意,每年羊毛供给量不能低于去年提供给大明朝廷的。”
董狐狸猛地瞪大了眼睛,这才是真正的狮子大开口!这才是趁火打劫!
还是那句话:倭寇必须死。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7933/416158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
应该具有政治担当,任何政令都有他的代价,需要做到某些事,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比如朱翊钧和张居正,为了新政,把自己变成了块冷冰冰的政治机器,总是在无情的进行着各种抉择。
也应该具有政治敏锐,要对政治的风力舆论、世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三娘子就敏锐的察觉出了大明和北虏之间的战力变化,大明强横的国力在皇帝一意孤行的穷兵黩武之下,已经转化为了战力,北虏必须要察觉出这种变化。
也应该具备政治信誉,说过的话不算话,那就没人会再信任你,朱翊钧至今只爽约过一次,那就是稽税院的掌院事,在张居正离朝的情况下,朱翊钧并没有让文官介入稽税院的稽查。
许诺就要履诺。
比如王崇古入阁,他的许诺就是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而王崇古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被迫,他都在履行诺言,人无信不立,朱翊钧割了王崇古一缕头发,这就是个契约,只要王崇古仍然履诺,朱翊钧也会履诺。
也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万士和、王崇古的政治立场是帝党,而吕调阳、申时行等人的政治立场是张党,王国光的立场最有趣,他求的是国富民强,不是富国强兵,和张居正的立场有部分的重合,却不完全相同,海瑞的立场则是守护大明朝的骨鲠正气,让大明的纠错机制,正常运行。
政治立场就是屁股,屁股歪了,那所作所为,都是歪的。
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敏锐、政治信誉和政治立场,都需要政治天赋,毫无疑问,朱翊钧本身在政治上的天赋,远远远远超过了他的军事天赋。
同时在张居正的培养下,朱翊钧通过御门听政、宣见廷臣、应批尽批、讲筵论道等等手段,将自己的政治天赋拉满了。
张居正从来没有想要培养出极度优秀的皇帝,能培养一个中人之姿,能守住江山社稷的皇帝就足够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张居正培养的万历皇帝是极其失败的,因为张居正忽略了万历皇帝是个天生贵人,还是至高无上的、朕与凡殊的贵人。
三娘子毫无疑问是个政治人物,甚至连自己的肚子,在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
她瞄准了戚继光,可是戚继光不肯,戚继光不是个政治人物,他只是个武将,而且是性情中人,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感情显得多余。
戚继光与其说他是惧内,不如说是尊重,毕竟戚继光的妻子王氏,是可以在台州摆出空城计吓退倭寇之人,王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孩子,但是戚继光已经通过纳妾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娘子的目光看向了皇帝,小皇帝是个无情的政客,能在地基上接见使臣的皇帝,纵观中原王朝历史,那也是极其炸裂的存在,这种无情和三娘子的无情,可谓是臭味相投,猫找猫,狗找狗,乌龟找王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至于朱载堉,那个大明的皇叔,三娘子根本不考虑,那不是个政治人物,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守备森严,安保和大明皇宫等同。
“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嫌弃我年龄大。”三娘子之所以不肯找皇帝,不是说不想,只是她面对皇帝是一头老牛,而她面对戚继光是个嫩草。
三娘子本来打算立刻前往会宁卫,她还没没来得及出发,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雪花飘起的时候,就是大明军进攻的日子,下雪天进攻,不是大明军出塞作战形成的路径依赖,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种追求,是为了减少己方伤亡。
三娘子的行程被耽误了,这一耽误,她就见识到了戚继光可怕的大规模军团的指挥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武将在指挥小规模军团作战的能力越强,在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时,就会陷入困境,那就是将小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和指挥,套用在大规模军团之上,往往效果极差,表现堪称毁灭级的灾难。
将才易得,而帅才难寻。
但是戚继光完全不是如此,他带着三千人步营的时候,可以做到百战百胜,在带着一万人京营的时候,所有人都要避其锋芒,可是在带领十万京营征战的时候,可令天下侧目。
一切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三娘子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大明京营现在的强悍,是戚继光本人真的很强。
戚继光在万人队的时候,总是亲力亲为,任何事都要亲自过问,因为万人队,三个团营的事务并没有繁重到需要他选择处置的地步,但是到了十万人,这样一个数量级之后,戚继光的军事天赋再次展现,他能够弄清楚轻重缓急、懂得取舍。
在繁杂的信息海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且利用信息取得优势,就要区分信息的轻重缓急,比如十一月二十四日,一条墩台远侯的塘报按照惯例送到了戚继光的案前,戚继光敏锐的察觉出了对方有主力在附近集结,戚继光设伏,果不其然,次日就打了一场伏击战,杀敌四百余,彻底占领了七号莽龙山高地。
只因为塘报中提到了铁蹄印,就是对方斥候留下的脚印是钉着马蹄铁,北虏缺铁,三娘子的贸易诉求很喜欢铁锅,所以有马蹄铁的马匹,一定是良驹,更加明确的说是后山马,那一定是精锐。
这样的天赋是一种被动天赋,戚继光总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信息,而后给敌人致命一击。
战场瞬息万变,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武将必备的天赋,而戚继光的将令,总是能够领先一步,这得益于墩台远侯夜不收哨的牺牲,在草原上,夜不收哨代表着极大的危险,豺狼虎豹、山贼匪寇、敌军斥候等等,而夜不收提供了充足的情报,让戚继光更快的做出抉择。
懂得取舍、能从信息海中筛选出有效信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制造出了一个恐怖的军事天赋,料敌于先。
敌人还未行动的时候,戚继光已经通过种种信息猜测到了对方进攻、撤退、粮草、兵力部署等等。
和戚继光作战,总是有一种被看穿,每一步都像是走在戚继光已经设好的步伐上,只能跟随着戚继光的脚步行动而行动。
而要发动料敌于先这个军事天赋,需要解除枷锁,比如一条将领在中军大帐兜兜转转出不去,总督军务有想法、副将军有想法、参将也有想法,监军太监也有想法,那这个天赋就是残废的军事天赋。
可是皇帝把最后一根枷锁都给戚继光给去掉了,没有足够重量级的人物掣肘之后,戚继光这种恐怖的天赋开始展现威力。
戚继光在大兵团指挥的表现上,是碾压级别的。
下雪之后,几次交锋,都以戚继光大胜而告终,战线开始快速推进,很快就推进到了会宁卫十里的范围内。
李成梁从彰武出发,一路西进,连续攻破了炒花五大营,李成梁甚至亲自射杀了敌将以儿邓,以儿邓姓孛儿只斤,是古扎鲁特部的鄂拓克,就是首领、部落之长,以儿邓的阵亡极大的震慑了万户速把亥,整个东线战场全面崩溃。
一个围三缺一的巨型口袋已经完全扎牢。
戚继光依旧有条不紊的指挥三十个团营推进,连绵不绝的攻势,打的土蛮汗叫苦不迭,打不过也就算了,有的时候明明打赢了,却不敢追击,生怕是戚继光布下的陷阱。
这就是戚继光本人的威慑力了,只要他在军中,土蛮汗就不得不考虑,我真的赢了吗?这是不是戚继光故意设下的陷阱?
戚继光在推进到会宁卫五里范围内,停下了脚步,他的目标是把土蛮汗赶出辽东,现在土蛮汗只有一条路,从大鲜卑山口,狼狈逃回大鲜卑山以西。
戚继光也不急,让三十个团营分为了十个波次,以战代练,摁着土蛮汗的头,当经验本刷。
“将军厉害,李某佩服。”李成梁远道而来,翻身下马,口中吐着气龙,还没站稳,就对戚继光急匆匆的开口说道。
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是大明世袭伯爵,二人平级,而且南戚北李的称号在大明响彻南北,作为条件几乎相同、地位平等的情况下,李成梁这句厉害,就是极高的评价。
戚继光听到这句,又想起了万历元年,京营遴选武将的时候,陛下让文官排着队到他面前说这句:将军厉害,某某佩服。
李成梁有着完整的塘报,他换位思考了下,如果自己是土蛮汗,应该如何应对,思索了许久,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无法应对,应对?应对个屁!直接投降,还不至于如此的耻辱。
“还是宁远伯厉害,不是宁远伯从辽东长途跋涉而来,我这面的压力极大,恐难取胜,快快请进,暖暖身子。”戚继光带着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
辽东军最能打的就是李成梁那三千客兵,至于剩下的七万卫军,则是按兵不动,但这三千客兵,转战三百里,无一败绩,把东线的万户速把亥的胆气给打破了,这才让戚继光的主攻方向如此顺利。
“以前这个速把亥,有事没事就到平虏堡来叫阵,羞辱我辽东军兵,我若是不追,则显得我怯懦,我追出去,他就跑的无影无踪,甚至还和董狐狸一道做口袋埋伏于我,左右为难,连山间老翁,都说李匹夫、不丈夫。”李成梁进了中军大帐,坐定之后,喝了口热茶,极为感慨的说起了从前。
李匹夫,不丈夫,是辽东一句流传极广的谚语,说的是李成梁胆小怯懦,面对速把亥的挑衅,李匹夫软弱无能,无法像个大丈夫一样应对这种挑衅。
现在他来了,李成梁满肚子的火气,他到底要看看,是谁不丈夫!
这次的征战,是辽东地方配合大明京军,李成梁本来的职责是在西线牵扯炒花五大营的兵力,而后京军可以完成对会宁卫的攻伐,等到土蛮汗逃跑之后,或者围剿、或者劝降、或者驱赶,但是李成梁打的很好,三千人追着两个万人队跑。
“马将军呢?”李成梁看了一圈,中军大帐一共就两个参将,一个陈大成,一个大宁总兵王如龙,其他的参将和副将军都不在大帐之中。
“去了会宁卫。”戚继光满是笑意的说道。
马芳去了前线督军,马芳去战场上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威震北虏、三头九目、脑后长眼的马王爷。
现在大明军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敌人的抵抗意志已经趋近于薄弱,已经走到了收尾的阶段。
“大火收汁,明天就该逼迫土蛮汗西进了,他若是不肯西进,那就决战好了。”戚继光和李成梁商量着军务,发动总攻并不是戚继光喊一句,一二三,总攻,就能发动的。
他的大火收汁,也不是要一拥而上,而是利用震慑的手段,进一步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
大火收汁,不是将大明军十万军拉出来一拥而上,而是派遣一个步营,大张旗鼓的前往大鲜卑山山口,逼迫土蛮汗做出最终的决定。
大鲜卑山山口,就是现在土蛮汗唯一逃跑的山口,大明军一旦堵上了这个围三缺一的缺儿,土蛮汗就陷入了困兽之斗。
孙子兵法有云: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亦曰: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戚继光在用这个步营派遣,测试土蛮汗诸部的抵抗意志的烈度,进而制定作战计划。
这一步,在土蛮汗看来,就要考虑,大明军到底是要堵住他的退路,还是不要堵?
土蛮汗这一仗打完,怕是做梦都是戚继光这三个字了。
“戚帅,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何你对北虏动手,总是手下留情,就像这次,明明可以遣锐卒堵住土蛮汗的退路,为何还放他一条生路呢?但是平倭,却从来不留余力。”李成梁一直好奇这个问题。
大明军完全有实力将对方完全包围,然后最终消灭,可是戚继光选择了围三缺一。
戚继光思忖了片刻说道:“我来到北方后,发现北虏的情况和中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个北虏甚至连俺答汗和土蛮汗都不怎么会用蒙文了,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
戚继光任用鞑官,但是绝对不会任用倭官。
鞑官是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就有的一种任用,就是招安北虏的部落,将其安置,同样大明也有逃亡到北虏的案例,比如正统十四年的赛因不花,嘉靖年间的雁北地区白莲教教首赵全等等。
三娘子说的办法,也是个和解的办法。
都打了两百多年了,大家各有优势,不如参考云南黔国公府事,弄个高度受朝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羁縻的地方公府,彼此给个台阶。
但是倭寇不一样,倭寇必须死,戚继光一辈子都在平倭,若是有人说要用倭官,戚继光一定会上门讨教,询问其究竟,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戚继光一定会将其绑缚到陛下面前,以通倭之罪告诉。
戚继光的刀是向外的,他对内只能诉诸于皇帝,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让任何贱儒有离间君臣的机会。
皇帝如何应对已经给出过答案,他会亲自动手杀人,就是那个笔正陈友仁,污蔑戚继光东征平倭,直接被皇帝亲手给剁了。
“倭寇必须死。”戚继光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戚继光其实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论述这个结论,比如从士气凝聚方面。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倭寇入寇嘉定,参将李逢时、监军许国等,带领六千人前往平倭,大获全胜,嘉定知县阴凤麟,阻拦李逢时杀倭,因为杀俘不祥,二百三十一名倭寇俘虏逃脱,里应外合,导致罗店之战大明大败,蹂践没溺刺杀而死者二千余人,资粮器械悉为贼所有,终夜哭声不绝,因大败剩余三千余众无粮,遂多杀平民之寡发者以冒擒获,劫掠乡野之间,生民哗然,最终败亡。
自此之后,倭人俘虏一律杀绝,这是血的教训,这是凝聚军兵士气,你若是带兵打仗,俘虏倭人却不杀,也不送到京师解刳院为医学做贡献,那客兵们心气儿就散了,更加玄学一些讲,就是没有了军魂。
再比如从民心的角度,杀死倭寇在东南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杀尽倭寇日,儿郎还家时,道尽了杀倭的广泛支持,客兵也是有父有母,甚至广西来的狼兵,也是平倭的主力,杀倭的民意基础在大明广泛而坚实。
再比如从战场进展和结束战争等等角度去论述,戚继光都能说出一堆的道理来,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倭寇必须死。
三娘子在相持阶段,终于上路前往了会宁卫,三娘子不会在会宁卫过夜,见过了土蛮汗之后,就会立刻前往应昌,而后返回老家板升。
和大明军士气正旺相比,土蛮汗的军兵可谓是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但是又有一种古怪的释然感,被戚继光摁着打,好像也许似乎可能,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也不是被摁着头打了一天两天,是被戚继光摁着头打了十年了。
三娘子最先见到了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卜哈出已经被斩首示众了,上一次董狐狸在北古口杀了汤克宽,大明皇帝立刻下旨做掉了卜哈出,这就是对等报复。
董狐狸满脸愁苦的说道:“唉,不瞒夫人,今岁十月,我跟大明京营碰了一下,大败特败,大明军前锋李如松,就李成梁那个莽撞无比的儿子,本来以为李如松会贪功冒进,我设下了天罗地网,结果李如松这厮,也不知怎么转了性,那叫一个难缠。”
“他掐着我的头,左右摇摆,硬生生的把我的天罗地网给拉扯成了四面漏风,一战,我死了三百骑卒,他伤亡七人。”
“唉。”
李如松,是出了名的莽撞,早些年那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谁都不服谁,速把亥到平虏堡叫阵,叫不出老狐狸李成梁,但是一定能叫出莽夫李如松来,李如松仗着自己的武力,总是胆大包天,不遵将令那是常有的事儿。
但是这次董狐狸精心筹备,却被李如松狠狠的羞辱了,三千对三千,他死了三百人,李如松带领的先锋步营,伤亡七人。
董狐狸本来觉得自己能在北古口杀了密云总兵汤克宽,这李如松不说杀了他,旗开得胜,打个胜仗也好鼓舞士气,结果大败而归,不是董狐狸不努力,李如松入京营五年,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如松啊,被大明大司马谭纶给揍了,之后就老实多了,这几年在戚帅手下,那自然是非常乖巧,戚帅出了名的军纪严明,他不遵将令,戚帅杀了他,李成梁也只能接受。”三娘子对李如松很有印象,对李如松被谭纶砍了一刀这件事,也有耳闻。
李如松年富力强,谭纶年老体衰,还一身的病,在皇帝眼里谭纶比瓷娃娃还脆,结果李如松因为轻敌,被自己瞧不起的文人给打的晕头转向,自然变得谨慎了起来。
现在的李如松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在小规模交战中,董狐狸能打得过李如松才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土蛮汗现在什么想法?”三娘子问起了此行的目的,在见土蛮汗之前,先看看土蛮汗的态度,再见面比较好。
“他倒是想从大鲜卑山山口西进,但是俺答汗不让啊,他派了两个万人队,在应昌堵住了山口。”董狐狸说出了土蛮汗的顾虑,戚继光显然在赶羊一样的驱赶土蛮汗西进,可土蛮汗也有顾虑,本就是逃窜,结果俺答汗一点也不顾及都是鞑靼人,两个万人队堵住山口。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一个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俺答汗派遣这两个万人队堵在山口的位置,在俺答汗看来,就是趁机渔翁得利,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谁优势就帮谁;
而土蛮汗则认为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是响应大明朝廷的号召,来这里堵他西进的路,甚至是让土蛮汗和戚继光决战,彼此消耗实力;
戚继光则认为俺答汗是来帮忙的,对大明军有威胁,一定要随时探听虏情,搂草打兔子,将其看一体看为敌人对待。
“那就看土蛮汗的想法了,是面对戚继光的十万人,还是面对应昌的两个万人队了。”三娘子敏锐的把握住了问题的核心。
“夫人不打仗,大抵是不清楚的,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这头应对应昌,那边要应对戚帅,土蛮汗如此下令,令刚给万户,就会被万户所反对,难,难,难。”董狐狸并没有嘲讽三娘子军事天赋的意思,三娘子一辈子都不喜欢打仗,对战阵不了解,这种两头作战,就是取死之道。
土蛮汗的选择不是不多,是压根没有。
不得不说,俺答汗派遣这两个万人队,即便是不打仗,就在那里站着,就能把土蛮汗给恶心坏了。
号称多智的董狐狸,都束手无策。
俺答汗不是个简单的货色,他这一招妙手,可谓是好处占尽。
“我给不了什么承诺。”三娘子摇了摇头,俺答汗一直掌控军队,在俺答汗看来,无论三娘子怎么跳脱,都逃不出他俺答的手掌心,三娘子对军队的影响力有限,但这里,三娘子就是不肯帮忙罢了。
大明和草原完全不同,大明的分工更加明确,军是军、兵是兵、民是民,草原则是军民匪一体,三娘子的确对军队的影响力不高,但是她在右翼中影响力极大,三娘子肯说情,土蛮汗还是能躲过一劫。
就是不给好处,三娘子她不办事。
从大明捞一点,从土蛮汗身上捞一点,回到板升,三娘子可以宣布自己出使,完美成功,大明皇帝给了铁锅、食盐和茶叶,甚至让了一部分的价格,再从土蛮汗身上捞点好处,那这一趟就足以不虚此行了。
“夫人要什么?”董狐狸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问道。
“羊毛。”三娘子露出了一个得逞的笑容,看着天边说道:“日落的时候,若是土蛮汗还在犹豫,那就我走了。”
“今年一年的?”董狐狸眉头紧锁,三娘子真的是狮子大开口。
“日后所有的。”三娘子的笑容越来越阳光灿烂,她看着董狐狸说道:“以往那些个腥臭气的毛毡,土蛮汗诸部也不用不是?都给我就是,就当大明没有这个羊毛生意,每年羊毛供给量不能低于去年提供给大明朝廷的。”
董狐狸猛地瞪大了眼睛,这才是真正的狮子大开口!这才是趁火打劫!
还是那句话:倭寇必须死。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http://www.qingfuzhita.com/yt107933/416158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ngfuzhita.com。倾覆之塔手机版阅读网址:www.qingfuzhita.com